谷某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谷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8岁
- 籍贯:湖南怀化
- 就诊医院: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
- 住院号:194404
- 初诊日期:2007年6月18日
初诊情况
1. 主诉
- 反复腹胀、双下肢浮肿1年伴乏力、身目尿黄10天
2. 现症
- 乏力
- 纳少
- 腹胀
- 身目黄染
- 发热
- 口干口苦
- 恶心
- 双下肢浮肿
- 小便量少、色黄如茶
- 大便尚调
3. 查体
- 慢性肝病面容
- 形体消瘦
- 全身淋巴结无肿大
- 皮肤巩膜中度黄染
- 未见肝掌、蜘蛛痣
- 心肺(一)
- 腹膨隆,脐周及上腹部压痛(+),反跳痛可疑
- 腹壁静脉显露
- 腹水征(+),肝脾触诊不满意
- 双肾区叩击痛
- 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
- 神经系统(NS)(一)
- 舌质红,苔薄黄少津
- 脉弦数
4. 实验室检查
- HBV-M:
- HBsAg(+)
- HBeAg(+)
- HBcAb(+)
- 腹部B超:肝硬化,腹水
- 肝功能:
- TBIL 138. 83μmol/L
- ALT 307U/L
- AST 369U/L
5. 西医诊断
- 肝炎后肝硬化(失代偿期)
6. 中医诊断
- 鼓胀
7. 辨证
- 湿热蕴结
8. 治法
- 清热解毒,化湿行水
9. 主方
- 中满分消汤合茵陈蒿汤加减
10. 处方
- 绵茵陈20g
- 山栀子10g
- 生大黄6g
- 黄芩10g
- 枳壳10g
- 法夏6g
- 茯苓15g
- 猪苓15g
- 知母10g
- 泽泻10g
- 白术10g
- 陈皮6g
- 水煎服,日1剂
11. 配合治疗
- 西药护肝、降酶、改善肝肾微循环、护胃、预防肝性脑病、利尿、降门脉压、抗感染等治疗
二诊情况
1. 二诊日期
- 2007年6月22日
2. 患者反馈
- 乏力、腹胀较前减轻
- 大便调
- 小便黄,24小时尿量2400ml,较前增加
- 夜寐可
3. 查体
- 巩膜皮肤黄染稍减轻
- 腹膨隆,腹围85cm,较前缩小
- 腹部压痛(士),反跳痛(一)
- 其余脉证、查体同前
4. 患者自觉症状好转,黄疸减轻,病情稍有缓解
- 前方有效,继服前方
三诊情况
1. 三诊日期
- 2007年7月6日
2. 患者反馈
- 精神、食欲均明显好转
- 乏力、腹胀消失
- 二便调
3. 查体
-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
-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
- 移动性浊音(一)
- 双下肢无水肿
4. 实验室检查
- TBIL 98μmol/L
- ALT 55U/L
- AST 70U/L
- 凝血酶原时间(PT)21秒
- 凝血酶原活动度(PTA)37%
5. 辨证
- 湿热瘀结
6. 治法
- 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
7. 主方
- 解毒化瘀汤加减
8. 处方
- 茵陈20g
- 连翘10g
- 黄芩10g
- 大黄6g
- 枳壳6g
- 茯苓15g
- 丹参15g
- 赤芍60g
- 白花蛇舌草15g
- 薏苡仁15g
- 田基黄15g
- 水煎服,日1剂
四诊情况
1. 四诊日期
- 7月19日
2. 患者反馈
- 精神、食欲均佳
- 无恶心呕吐、乏力、纳差、腹胀
- 二便正常
3. 查体
-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
- 心肺(一)
- 腹平软,移动性浊音(一)
- 双下肢无水肿
4. 患者病情好转,舌脉同前
- 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,出院带药解毒化瘀汤加减
按语
- 肝硬化腹水属传统“鼓胀”范畴,多因湿热疫毒之邪隐袭日久,肝脾功能失调,脾失健运,湿浊不化,日久发热,湿热互结,浊水停聚而致腹胀、身目尿黄、乏力、纳少、口干等症。
- 湿热瘀结之病,当予清热利湿逐水之剂。
- 本案先予中满分消汤合茵陈蒿汤加减。方中绵茵陈、山栀子、生大黄、黄芩、知母清热解毒化湿;法夏、枳壳、陈皮行气燥湿;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白术渗利水湿,共奏清热利湿行水之功。
- 二诊后腹水消退,则减其利尿渗湿药味,专用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之方,使湿去热退,患者黄疸下降,肝功能改善,病情好转出院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