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案整理

患者信息
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28岁
  • 职业:干部

主诉

1978年春节期间,因一次饮酒受寒后,次日即感腹内不适,发冷发热,体温40℃,经某医院治疗7天后热退而愈。时隔3个月后,两次出现发热,腹内不适,右胁下痞闷,口苦,嗳气频作,大便不畅,小便黄,口不甚渴,汗出,头痛。

既往史

  • 1986年曾住省某医院,临床诊为:结核性腹膜炎。经用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,出院发热又作。
  • 同年又到北京某医院,经B超提示:早期肝硬化。化验肝功:谷丙转氨酶600U,余(-);CT扫描:肝、胆、脾(-),X光胸透(-),消化道造影(-),腰穿(-),胸穿(-),骨穿(-),血沉正常,也未能确诊。
  • 此间也曾服中药数十剂,均未能阻止周期发热的现象发生,而且发热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,有时仅2个月就发热一次。

诊见

  • 面色:苍白
  • 形体:瘦弱
  • 目光:有神
  • 声音:洪亮
  • 语言:流畅
  • 神气:尚佳
  • 症状:头痛,口苦,嗳气频作,左胁下痞闷不适,按其腹部柔软,脐左旁有压痛,无肿块
  • 舌象:舌尖暗红,舌苔白腻
  • 脉象:右关弦滑,余皆无力
  • 体温:38.5℃

辨证

寒饮内伏,郁而化热。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