胁痛(肝外胆管结石,胆色素型胆结石)案4
病案摘要
桂某某,女,69岁,小学退休教师,山东济南人。因“反复右胁肋及背部放射状胀痛5年,加重1月余”求诊。西医诊断:肝外胆管结石,胆色素型胆结石。
病案
患者5年前因恼怒急躁出现右胁肋部疼痛,可放射至右侧背部,情绪稳定时缓解,急躁或激动时发作或者加剧,遂于外院就诊,确诊为“肝外胆管结石”,结石呈散在泥沙样,不宜手术,近年来间断服用药物,病情控制一般。1月前,患者复因恼怒急躁出现右胁下明显胀痛,放射至肩背及右侧小指,行肝功能检查: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正常,自服“胆宁片”等消炎利胆成药稍有缓解,过后复发。厌恶油腻,不欲饮食,烦躁,夜寐不宁,遂来我院就诊。西医诊断:肝外胆管结石,胆色素型胆结石。
初诊
- 患者信息:老年女性,体型偏瘦,面色微黄,心情抑郁。
- 症状:右胁下阵发性走窜样胀痛,恶心厌食,善太息,脘闷不舒,不闻油腻,无呕吐,口干欲冷饮,烦躁,夜寐不安,大便偏干,两天1次,小便色黄。
- 舌脉:舌质暗红少津,舌体偏瘦,苔少薄黄,两脉弦紧有力。
- 病机分析:情志抑郁,肝失条达,影响气机疏泄,气郁化火,煎灼胆腑,胆汁失于疏泄,煎熬为砂石,砂石壅阻胆道,不通则痛;足少阳经络循行于肩,故痛甚引及肩胛;胆热犯及脾胃,则见脘腹不舒,厌食恶心;热伤津液,肠道燥结,则大便不畅;舌质脉象俱为肝郁气结,胆腑郁热之象。
- 治疗原则:疏肝理气,清热利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