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斑性肢痛症医案
病历摘要
- 患者信息:李某,男,30岁。
- 病史:素无躯体疾病及不良嗜好,从青春期即有运动后双手掌与足底的湿热感,未予重视。1993年冬首次发病,饮白酒后,夜间睡眠中突然出现双手与双足烧灼样剧痛,伴局部皮肤发红、皮温增高、肿胀感。冷水中浸泡约10分钟后缓解。以后每遇饮酒过量、精神紧张或剧烈运动等诱发,寒季发作较频繁,多在夜间,发作时间数分钟到1小时不等。曾多次求治,药物治疗效果不佳,近10余天每晚入睡后均发作1次。
- 体征:查双手掌与足底潮热多汗,双侧足背动脉、双桡动脉搏动正常,局部痛、温、触觉无异常,外观正常。舌质暗,苔薄白,舌底脉络紫暗,脉紧涩。
- 诊断:红斑性肢痛症。
辨证治疗
- 证属:瘀血凝滞,阻于络脉。
- 方选:加味补阳还五汤。
- 药物:生黄芪30克,当归、延胡索各15克,赤芍、牡丹皮、川芎、地龙、桃仁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、紫草各12克。
-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,早、晚各1次,饭前分服。外洗为药渣煎剂,每日早、晚各1次泡洗患处30分钟(水温以不感到不适为宜)。10天为1个疗程,轻者治疗1
2个疗程,重者23个疗程。除内服外洗外,发作时用冷药液浸泡患处。 - 疗效:服3剂后,疼痛明显减轻,10剂后仅发作1次,2个疗程后已无发作,期间未服他药。以后每至冬初重复治疗1个疗程,坚持3年,随访8年无复发。
按语
- 病因:红斑性肢痛症由湿、热、瘀邪蕴阻于络脉,气血运行受阻,瘀血凝滞所致。
- 辨证分型:
- 湿热痹阻型:多见舌质红、苔黄腻、脉滑数。
- 瘀血凝滞型:多见舌质暗、苔薄,舌底脉络紫暗,脉细涩。
- 方药分析:
- 生黄芪:补气,气旺则血行。
- 赤芍、牡丹皮、紫草:清热凉血,活血通络。
- 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当归、延胡索: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
- 地龙:通经活络,兼有清热之功。
- 加减:
- 湿热痹阻型:加用生石膏、黄柏以增清热之功。
- 瘀血凝滞型:加三棱、莪术以强逐瘀散结之效。
- 病在双手者:加升麻引药上行。
- 病在双足者:加川牛膝引血下行。
- 手足兼病者:加桂枝以利诸药通达四末。
- 功效:血活瘀祛、热清血凉、气行痛止、结散络通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