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次公医案
案例简介
刘女,连续3次流产。此次经停四旬余,带下频繁,孕之与否不能肯定。患者头目晕眩,四肢麻木,胸闷不得息。西医诊断为心脏病。根据脉象,确实为心脏病。心脏病患者怀孕确实有危险。
初诊
- 药物:
- 当归 9g
- 制香附 9g
- 怀牛膝 12g
- 紫丹参 9g
- 粉甘草 4.5g
- 川芎 9g
- 吴茱萸 4.5g
- 赤芍 9g
- 白芍 9g
- 杜红花 6g
二诊
- 症状:施药后月经来潮,但头目仍眩晕。
- 治疗原则:心脏病患者原忌猛攻;不攻之,又难达通经之目的。
- 药物:
- 当归 9g
- 怀牛膝 15g
- 吴茱萸 9g
- 肉桂 0.9g
- 制首乌 12g
- 党参 12g
- 杜仲 9g
- 泽兰 9g
- 桃仁 15g
- 杜红花 9g
- 甘草(炙)3g
三诊
- 症状:月经虽来,但颜色为桃红而质黏,淋沥不畅。
- 治疗原则:两脉不鼓指,虽见腹胀,仍忌猛攻。
- 药物:
- 当归 15g
- 黑丑 6g
- 山茱萸 9g
- 熟地黄 15g
- 炮附子 6g
- 甘草(炙)4.5g
- 香附 9g
- 三棱 9g
- 巴戟 9g
- 川芎 9g
- 炮姜炭 4.5g
评析
案例背景
- 作者简介:章次公(1903~1959),名成之,号之庵,江苏镇江人。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,曾任上海广益中医院中医部主任,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中医部主任,上海国医学院教授,上海中医专门学校、中国医学院、新中国医学院及苏州国医学校教师。建国后,历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门诊部特约医生兼中医进修班教师,卫生部中医顾问兼北京医院科主任。著有《药物学》、《杂病医案》、《中国医学史》、《诊余抄》等。与徐衡之合辑《章太炎先生论医集》。
案例分析
- 诊断:气虚血瘀、本虚标实证。
- 病因:患者本有心肾虚弱、胎元不固,多次流产损伤冲任,导致肾虚益甚,血行无力而气血凝滞,经脉不畅而成闭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