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医案

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姓名:赵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36岁
  • 职业:农民
  • 病历号:181505
  • 初诊时间:2014年3月3日

初诊情况

1. 主诉

患者1周前因过食肥甘、辛辣火锅后出现肛门肿胀、疼痛。

2. 既往治疗

  • 当地卫生院:初步诊断为“痔疮”,给予口服化痔丸治疗,服药三天后症状渐加重。

3. 刻下症见

  • 肛门肿胀、疼痛
  • 全身不适、寒热交作
  • 大便秘结
  • 小便短赤

4. 体征

  • 舌质红苔黄腻
  • 脉弦滑数
  • 肛肠专科检查
    • 膝胸位,肛门周围11点距肛缘1cm处可见一1.5cm×2cm大小肿块,局部微红肿,触诊肿块质硬,压之疼痛明显,有手烧热感,无波动感。
    • 指诊肛内触及12点肛窦处疼痛不适。

5. 实验室检查

  • 血常规化验结果:白细胞13.94g/L, 中性粒细胞81.8%

6. 西医诊断

  •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(脓未成期)

7. 中医诊断

  • 肛痈
  • 证属大肠湿热
  • 因湿热下注大肠,蕴阻肛门所致

8. 治疗方案

  • 方选内疏黄连汤加减
    • 黄芩12g
    • 焦栀子12g
    • 黄连6g
    • 赤芍15g
    • 当归12g
    • 玉片9g
    • 木香6g
    • 薄荷6g(后下)
    • 桔梗9g
    • 大黄9g
    • 连翘12g
    • 甘草6g
  • 3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服

二诊情况

1. 服药后症状变化

  • 诸症明显减轻
  • 肛门肿块缩小
  • 复查化验血常规结果:白细胞11.84g/L, 中性粒细胞76.8%

2. 调整治疗方案

  • 上方大黄改为熟大黄6g
  • 加薏苡仁9g
  • 丹皮9g
  • 皂角刺6g

3. 治疗方案

  • 3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服

三诊情况

1. 服药后症状变化

  • 诸症消失
  • 大小便正常
  • 肛门肿块继续缩小
  • 压之已不觉疼痛
  • 复查化验血常规结果恢复正常

2. 治疗建议

  • 建议采用热水气熏洗坐浴肛门一周
  • 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

按语

  • 病因分析:患者因过食肥甘、辛辣火锅后出现肛门肿胀、疼痛,继之病情发展出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(脓未成期)。
  • 中医病机:此病变属中医“坐马痈”、“脏毒”等范畴。中医认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(脓未成期)基本病机是大肠湿热证,因湿热下注大肠,蕴阻肛门,致肛门经络阻滞,气血凝滞而成。
  • 治疗原则:病变早期中医主张“以消为贵”原则,应该早期诊断,积极治疗以防止病变向肛瘘阶段发展。治当清热利湿、理气活血、消肿溃坚为法。
  • 方药分析:方中黄连、黄芩、焦栀子、大黄泻火解毒、燥湿泄热,赤芍、当归活血散瘀止痛,玉片、木香理气行滞, 薄荷、桔梗、连翘疏风散结以消肿, 加强清热解毒之力, 甘草调和诸药, 又能协助清热解毒。诸药配伍有升有降, 通泄三焦之火, 调畅气血;苦寒直折,使火邪去而热毒解,诸症可愈。
  • 二诊调整:服上药后诸症明显减轻,检查肛门肿块缩小。复查化验血常规结果:白细胞总数下降,中性粒细胞亦降低。上方大黄改为熟大黄减量力求药性缓和,以防损伤正气,加薏苡仁健脾利湿,扶正驱邪;皂角刺解毒透络以消肿溃坚。
  • 三诊总结:诸症消失, 大小便正常, 肛门肿块继续缩小, 压之已不觉疼痛, 复查化验血常规结果恢复正常。之后配合中医外治法以热水熏洗坐浴肛门调理善后,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。建议患者要重视预防,平时讲究肛门卫生,注意饮食宜清澹,多食果蔬保持大便通畅,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, 以防止病情复发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