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黄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74岁
- 初诊日期:2013年5月22日
病史与诊断
- 西医诊断:食道癌
- 中医诊断:噎膈(痰气瘀阻,津气两伤,和降失司)
初诊
1. 主诉
- 前年夏天饮食吞咽不顺,并进行性加重。
- 今年3月CT示:食道中部占位。
- 胃镜示:食道癌。
- 病理示:中分化腺状细胞癌。
- 已化疗18周期。
2. 现病史
- 目前吞咽梗阻,进干食明显,稀饭尚可咽下。
- 胸膈痞闷,恶心欲呕,泛吐痰涎。
- 口干。
- 舌暗红,苔薄黄腻、中部少苔,脉细滑。
3. 治法
- 和胃降气,化痰祛瘀,益气生津。
4. 处方
- 旋覆花10g(包煎)
- 代赭石25g
- 半夏10g
- 黄连10g
- 吴茱萸10g
- 失笑散(包煎)10g
- 肿节风20g
- 桃仁10g
- 南沙参10g
- 北沙参10g
- 麦冬10g
- 太子参10g
- 丹参15g
- 公丁香5g
- 威灵仙15g
- 刺猬皮15g
- 煅瓦愣子20g
- 蜣螂2只
- 蜈蚣3条
- 白花蛇舌草20g
- 石打穿20g
- 红豆杉14g
- 14剂,水煎,日1剂,早晚分服。
二诊
1. 主诉
- 吞咽阻塞感较前略有好转。
- 进干食明显。
- 胸膈闷痛不着。
- 口干。
- 苔澹黄薄腻,质澹紫,脉弦滑。
2. 治法
- 原方基础上加莪术10g, 半枝莲20g。
3. 处方
- 旋覆花10g(包煎)
- 代赭石25g
- 半夏10g
- 黄连10g
- 吴茱萸10g
- 失笑散(包煎)10g
- 肿节风20g
- 桃仁10g
- 南沙参10g
- 北沙参10g
- 麦冬10g
- 太子参10g
- 丹参15g
- 公丁香5g
- 威灵仙15g
- 刺猬皮15g
- 煅瓦愣子20g
- 蜣螂2只
- 蜈蚣3条
- 白花蛇舌草20g
- 石打穿20g
- 红豆杉14g
- 莪术10g
- 半枝莲20g
- 14剂,水煎,日1剂,早晚分服。
三诊
1. 主诉
- 饮食顺畅,无阻塞感。
- 嗳气泛酸平。
- 大便尚调。
- 胸膈不痛,寐可。
- 舌澹黄,苔薄腻,质澹紫,脉小滑。
2. 治法
- 原方基础上加山慈菰12g, 泽漆15g。
3. 处方
- 旋覆花10g(包煎)
- 代赭石25g
- 半夏10g
- 黄连10g
- 吴茱萸10g
- 失笑散(包煎)10g
- 肿节风20g
- 桃仁10g
- 南沙参10g
- 北沙参10g
- 麦冬10g
- 太子参10g
- 丹参15g
- 公丁香5g
- 威灵仙15g
- 刺猬皮15g
- 煅瓦愣子20g
- 蜣螂2只
- 蜈蚣3条
- 白花蛇舌草20g
- 石打穿20g
- 红豆杉14g
- 莪术10g
- 半枝莲20g
- 山慈菰12g
- 泽漆15g
- 14剂,水煎,日1剂,早晚分服。
按语
- 噎膈为胃与食管的病变,病机多为气郁、痰阻、血瘀三者互见,兼有津亏、阴伤等虚候。
- 治疗以开郁理气、化痰祛瘀、滋阴润燥为基本原则。
- 本患者病史3年,经多疗程化疗,致吞咽梗阻,恶心呕吐,胸膈痞闷,口干欲饮。
- 辨证为痰气瘀阻、气津两伤、和降失司之证。
- 治以和胃降气,化痰祛瘀,益气生津。
- 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,和胃止呕;左金丸泻肝和胃。
- 方中南北沙参、麦冬、太子参益气生津;失笑散、桃仁、丹参祛瘀通络;肿节风、红豆杉、蜣螂、蜈蚣、威灵仙、白花蛇舌草、石打穿、刺猬皮解毒抗癌。
- 全方共起扶正抗癌之效。
- 复诊症减,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,遂增加化痰、祛瘀解毒抗癌药物,以获得更好疗效。
- 胃为六腑之一,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,本例患者症状特点表现为进食梗阻、胸膈痞闷、泛吐痰涎的痰气郁阻证;有嗳气泛酸、恶心呕吐等肝胃不和、胃气上逆证; 有咽干口燥、苔中剥脱的津气两伤证。
- 治疗当甘寒滋阴生津, 以理气开郁、和胃降逆为主,再加虫类药通络,散结解毒,加强通降之效。
- 需要注意的是,勿过用辛燥之品,以免重伤阴津。
- 服药方法宜少量多次,频频而服,不可操之过急,以免壅胃不运。
- 患者本身进食困难,梗塞难下,故不可强求。
- 此例用意在于辨病与辨证并重,攻消之中寓以补益,虽以祛邪为先导,但攻不伤正,针对痰、郁、瘀、毒、阴伤气耗等多个环节综合治疗,故缓解了症状,稳定了病情。
- 本案以通降之法贯穿始终,疏泄开郁,和胃降逆,化痰行瘀,配以虫类药加强通降,故见效明显。
- 方中合以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,理气和胃,左金丸泻肝和胃,沙参麦冬汤养阴降逆和中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