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案整理

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姓名:范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52岁
  • 诊断
    • 中医诊断:虚劳(脾阳虚)
    • 西医诊断: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

初诊(2003-01-17)

1. 主诉

  • 乏力,皮肤紫癜
  • 2001年5月在外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

2. 现病史

  • 服用焦中华教授的中药半年,血象较治疗前增高
  • 目前症状:乏力,心慌心烦,口干,纳可,肠鸣,大便偏稀,无出血倾向

3. 体征

  • 中年男性,神志清
  • 重度贫血貌
  •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
  • 皮肤黏膜无出血
  • 胸骨无压痛
  • 双肺听诊无异常
  • 腹软,肝脾胁下未及
  • 心率90次/分,律整,心尖区可闻及3/6级收缩期杂音
  • 双肾区无叩击痛
  • 双下肢无浮肿
  • 舌质澹,苔白腻
  • 脉弦细

4. 辅助检查

  • 血常规:白细胞2.2×10°/L, 血红蛋白42g/L, 血小板29×10°/L

5. 中医诊断

  • 虚劳(脾阳虚)

6. 西医诊断

  •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

7. 治疗方案

  • 方药:菟丝子30g、枸杞子24g、生黄芪30g、炒白术15g、茯苓24g、连翘30g、仙鹤草45g、藕节45g、炒枣仁30g、砂仁9g、炒三仙各12g、绞股蓝15g、干姜9g、鸡血藤15g、熟附子30g(先煎)、鹿角胶10g(烊化)、三七粉3g(冲)
  • 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

二诊(2003-03-21)

1. 病情变化

  • 近两月未再输血,无出血,无发热
  • 感乏力、偶心慌,盗汗,纳眠可,大便时干时稀

2. 体征

  • 舌澹,苔白
  • 脉细

3. 辅助检查

  • 血常规:白细胞2.9×10°/L, 血红蛋白57g/L, 血小板39×10°/L

4. 调整方案

  • 方药:上方改熟附子45g(先煎),加太子参30g、补骨脂24g
  • 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

三诊(2003-05-16)

1. 病情变化

  • 感乏力明显
  • 无发热,无出血
  • 纳可,大便偏稀

2. 体征

  • 舌澹,苔薄白
  • 脉细

3. 辅助检查

  • 血常规:白细胞3.2×10°/L, 血红蛋白52g/L, 血小板41×10°/L

4. 调整方案

  • 方药:上方改熟附子55g(先煎)
  • 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

四诊(2003-07-04)

1. 病情变化

  • 半月前因鼻衄量多,HBG降至25g/L, 入院治疗
  • 感乏力,无明显出血倾向,不发热
  • 大便稀,日二三次

2. 体征

  • 舌澹,苔薄黄
  • 脉弦大

3. 辅助检查

  • 血常规:白细胞3.5×10°/L, 血红蛋白71g/L, 血小板39×10°/L

4. 调整方案

  • 方药:生黄芪30g、炒白术15g、菟丝子30g、枸杞子24g、茯苓24g、连翘18g、仙鹤草45g、藕节45g、砂仁9g、炒三仙各12g、绞股蓝15g、女贞子24g、旱莲草30g、党参24g、补骨脂24g、干姜9g、肉桂6g、熟附子35g(先煎)、鹿角胶10g(烊化)、三七粉3g(冲)、甘草6g
  • 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

五诊(2003-10-10)

1. 病情变化

  • 服药平妥,诸症减轻
  • 无发热,无出血
  • 纳可,二便调
  • 舌质澹,边有齿痕,苔少
  • 脉细

2. 辅助检查

  • 血常规:白细胞2.8×10°/L, 血红蛋白51g/L, 血小板48×10°/L

3. 调整方案

  • 方药:上方改熟附子55g(先煎)
  • 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

六诊(2004-01-09)

1. 病情变化

  • 坚持服中药,无出血,无发热
  • 体力增,纳可,二便调
  • 舌澹,苔薄白
  • 脉细

2. 辅助检查

  • 血常规:白细胞3.5×10°/L, 血红蛋白71g/L, 血小板39×10°/L

3. 调整方案

  • 方药:生黄芪30g、炒白术15g、茯苓24g、菟丝子30g、枸杞子24g、连翘18g、仙鹤草45g、藕节45g、砂仁9g、鸡血藤15g、炒三仙各12g、绞股蓝15g、党参24g、补骨脂24g、肉桂6g、熟附子65g(先煎)、鹿角胶10g(烊化)、三七粉3g(冲)、甘草6g
  • 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

七诊(2004-05-21)

1. 病情变化

  • 坚持服中药,无发热、出血倾向
  • 稍感乏力,纳眠可,二便调
  • 舌澹,苔薄白
  • 脉细

2. 辅助检查

  • 血常规:白细胞8.07×10°/L, 血红蛋白88g/L, 血小板41×10°/L, TNF26.23pg/ml

3. 调整方案

  • 方药:上方加牡丹皮30g、升麻15g
  • 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

疗效

  • 调整治疗一年余,症状改善,显效

按语

  • 虚劳又称虚损,是以脏腑亏损,气血阴阳虚衰,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,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
  • 临床多以发热、乏力、出血等症状多见
  • 《医宗必读》强调了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,故治以温中健脾兼以补肾,拟益血方加减:生黄芪、炒白术、茯苓、党参益气健脾,脾健则气血生,仙鹤草、藕节、三七粉等止血,肉桂、鹿角胶、补骨脂等温补阳气,菟丝子、枸杞子、女贞子、旱莲草滋阴补肾;大剂量熟附子先煎大助阳气,全方共奏温中健脾兼以补肾之效
  • 脾为后天之本,故从温中健脾兼以补肾着手,辨证施治可获疗效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