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某医案

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:王某,男,38岁。
  • 首次发现HBsAg时间:1989年
  • 首次发现HBsAg时肝功能状态:正常,无任何不适
  • 首次发现HBsAg时治疗情况:未用任何药物治疗

病史

  • 1992年底症状:周身乏力、肝区不适,ALT 140u/L,诊断为“病毒性肝炎(乙型)”,门诊予以中药治疗,1个月后症状减轻,此后间断服用中药治疗,但每因劳累后会出现上述不适症状,未予系统诊治。
  • 1997年3月6日症状加重:皮肤黄染,乏力、纳差加重,诊断为“慢性重型肝炎(乙型)”,予“保肝、降酶、退黄”等药物治疗10日后症状未明显缓解,皮肤黄染明显加深,为进一步诊治于1997年3月21日入住我科。
  • 家族史:其母为乙型肝炎患者,其兄弟均为HBsAg阳性,长期密切接触。

体格检查

  • 慢性肝病面容
  • 皮肤、巩膜重度黄染
  • 肝掌阳性
  • 胸前可见2枚蜘蛛痣
  • 心肺未见异常
  • 腹部饱满,肝脾肋下未及,肝脾区有叩击痛
  • 移动性浊音可疑
  • 实验室检查
    • TBil 540μmol/L
    • DBil 352μmol/L
    • ALT 135u/L
    • A 31g/L
    • G35g/L
    • PT 27s
    • PA 16%
    • HBsAg 50.0
    • 抗 HBc 0.12
    • HBV DNA 5.19×10L
  • 腹部CT:肝硬化、腹水、脾大,肝内多发囊肿

临床症见

  • 面色晦暗
  • 身目黄染
  • 发热烦渴
  • 肝掌、蜘蛛痣可见
  • 乏力倦怠
  • 纳呆呃逆
  • 腹胀如鼓
  • 齿衄,肌衄
  • 大便不爽
  • 尿少黄赤
  • 舌质红
  • 苔薄黄
  • 脉弦滑

西医诊断

  1. 病毒性肝炎(乙、庚重迭感染、慢性重型、晚期)
  2. 肝炎肝硬化(乙型、失代偿期、活动型)合并腹水,原发性腹膜炎,电解质紊乱(低钾、低钠血证),肝内多发囊肿

中医诊断

  1. 黄疸(湿热郁阻、血热血瘀型)
  2. 臌胀(水臌)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