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痢转虚气阴下脱医案
病者
郑之克,年四十余岁,住汕头。
病名
赤痢转虚。
原因
素有烟癖,质本中寒,夏间偶食瓜果,冷气伤胃,忽患痢疾,红白杂下,久之纯下清血。
症候
大便纯下清血,少杂稀粕,日六、七行,病延月余,面目萎黄,两足浮肿无力,唇赤如朱。
诊断
六脉俱沉细数,两尺犹弱,舌无苔,红绛多津,此久痢气血两虚之症也。内经通评虚实论云:“肠便血,身热则死,寒则生。”“肠澼下白沫,脉沉则生,脉浮则死。盖久病而身热脉浮,因正虚邪盛,故必死也。身寒脉沉,正衰邪亦衰,故可治也。”
诊断分析
西医论痢疾一症,谓由大肠发炎生病,久则其粪中必杂有肝痹肺痹。此解与中医书由腑传脏之说,同其理也。今此症已由大肠受伤,延及肝脾肾,三经均受其病,是以清血下陷,虚阳上升,上而寒极似火,唇舌绛红,外而虚极似实,面足浮肿,危象种种,将兆戴阳。彼医者徒知见积治积,见血治血,殊不知积虽去而正虚,血下多而气陷。夫气即肾中真阳之所生也,真阳既衰,脏腑益寒,肝有血而不能藏,脾有血而不能摄,而血安得不频下哉。今所幸者,胃气尚存,脉象沉缓,正邪俱虚,温外无碍,生机即在是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