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某 痛经 治疗记录
基本信息
- 患者年龄:13岁
- 病史:原发性痛经一年多,伴呕吐、出冷汗,月经后期,经量不多,每次需服用镇痛药物治疗。
- 末次经期:3月1日来潮
初次诊断与治疗
1. 初诊日期:2002.3.23
2. 诊断
- 主症:原发性痛经,伴呕吐、出冷汗,月经后期,经量不多
- 舌象:舌澹红
- 苔象:苔薄白
- 脉象:脉细
- 辨证:调和气血
3. 治疗方案
- 方剂:鹿参汤(经验方)加减
- 药物:
- 鹿衔草 15克
- 丹参 20克
- 当归 10克
- 川芎 10克
- 蒲黄 10克
- 五灵脂 10克
- 延胡索 10克
- 川楝子 10克
- 九香虫 10克
- 香附 10克
- 益母草 20克
- 半夏 15克
- 炒栀子 20克
- 服用方法:月月舒每次1包,每日3次,冲服
- 药量:5剂
复诊记录
1. 复诊日期:2002.4.5
2. 末次经期:4月2日来潮
3. 病情变化
- 症状:无痛经,经量正常,倦怠
- 舌象:舌澹红
- 苔象:苔薄白
- 脉象:脉细
二次治疗
1. 治疗方案
- 方剂:圣愈汤(《医宗金鉴》)加益母草12克、香附6克、仙鹤草15克、阿胶(烊冲)10克
- 药量:3剂
按语
鹿参汤系先师吴国栋主任创制的治疗痛经的方剂,药有鹿衔草、丹参、当归、川芎、蒲黄、五灵脂、延胡索、川楝子、香附、益母草。《得配本草》称栀子“得良姜,治寒热腹痛”,近人单味栀子外用治疗扭挫伤疼痛,可见栀子是可以治疗痛症的。重用炒栀子30~50克对多种证型的痛经有良效,但胃寒便溏者忌用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