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胀嗳气医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W.Q.
- 性别:男
- 年龄:52岁
- 初诊日期:2011年1月8日
主诉
腹胀、嗳气2年。
现症
- 腹胀
- 嗳气
- 消瘦
- 苔薄、少苔
- 滑略弦,沉取无力
病史
- 2008年行食管切除术(食道癌),术后体重减轻10公斤。
- 40多年前曾做横膈膜修补术(食管裂孔疝)。
经络诊察
- 手五里至臂臑酸痛
- 漏谷发涩、酸疼,漏谷、地机、阴陵泉松软塌陷,地机压痛
- 左丘墟疼
- 足太阴经、手阳明经、足少阳经异常
辨经
病在太阴经、阳明经。
选经
足太阴经、足阳明经、足少阳经。
选穴
- 阴陵泉
- 阳陵泉
- 太白
- 足三里
- 太白(灸)
二诊
- 仍腹胀嗳气
- 阴陵泉、阳陵泉、公孙、太白,灸太白
三诊
- 针后腹胀嗳气未出现
- 治疗同前
四诊
- 腹胀未消失,嗳气呃逆已平
- 苔少舌嫩,脉沉
- 治疗同前,加尺泽、章门
五诊
- 腹胀嗳气均消失
- 已无明显不适,仅偶尔脐两侧(天枢区域)酸痛
- 经络复察:左下廉发涩,左陷谷下有结节、压痛;病在阳明
- 取合谷、陷谷、下廉
六诊
- 从3月12日至今曾有两次腹痛呕吐发作
- 取合谷、公孙、章门,灸太白
七诊
- 此前仅有干呕,两周来未发作
- 腹胀嗳气均缓解
- 苔白少津,脉沉
- 取合谷、公孙、章门、阳谷,灸太白
疗效
患者因工作忙未继续治疗,但诸症已改善。共7诊;属显效。
医案解读
- 辨经:足太阴、足阳明相表里经异常,辨证为虚实夹杂。
- 患者背景:先天有食管裂孔疝,又得过食道癌,久病必虚。手术常会导致组织粘连和瘢痕,属外伤引起的气滞血瘀(实证)。
- 经络损伤:患者从小自觉头容易往下低,一般照镜子时才意识到,自认为由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所致,说明食道周围的经筋被损伤。
- 治疗原则:必须虚实同治。
- 一诊:取阴陵泉、阳陵泉、足三里,为足太阴经、足少阳经、足阳明经的合穴;太白为足太阴经原穴,能通过三焦的元气来温阳益气健脾。诸合穴皆能调节气机降逆,阴陵泉为土经之水穴,利水祛湿作用较强,适合于治疗水湿内停引起的腹胀。
- 二诊:诸症仍在,足三里改成公孙,同时利用脾络的功能和冲脉交会的功能。
- 四诊:加尺泽以协助阴陵泉调整太阴气机(同名经合穴),加脾募章门以帮助脾脏排除代谢物。
- 五诊:做经络诊察发现病在阳明,取合谷、陷谷、下廉。合谷、陷谷为常用对穴之一,具有理气、通利食道、调和肠胃的功能。下廉在此算食道的反应点,作为病处引导腧穴,又能治疗本经。
- 六至七诊:因患者无法按时来治疗,一些症状又出现,取合谷、公孙、章门、太白,即脾经原络穴、胃经原穴及脾募穴。七诊加阳陵泉。
- 手阳明大肠经:与食道有关,为何初诊未取手阳明经腧穴?本案再次说明选经配穴要有经络诊察的根据。初诊察经时,原以为手阳明经会有较明显的异常反应,但未出现。有可能是因为食道已被切除,或者因为40年前的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已把一部分的食道摘除掉,故反应该食道段的手阳明经段已无任何反应,就等于此经络段没有相应的解剖结构因此失去了“处百病”(反应疾病的位置和性质)的功能。五诊做经络复察时发现手阳明经开始有异常反应,说明本经的“处百病”功能有所恢复。
按语
- 患者断断续续地来就诊并且时间短,但仍有效。如果他按时继续治疗也许能获得更好的疗效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