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隆+筋脉失养

患者31岁,女性。主诉双下肢不能走路十年。病程始于1959年,初期表现为失眠、多梦、悲伤欲哭,一次发烧后出现下肢软弱无力,不能下床行走。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,两腿发硬。体征示两下肢肌张力稍高,膝腱反射亢进,无肌萎缩。脉弦数而有力。中医诊断为肝郁下萎。证型为肝郁气滞,肝失调达,脾失健运,血气失调。舌象、二便均无异常。
筋脉失养痿证肝郁肝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岁,主要症状为四肢萎软,病程21日。四肢不能活动,不会端坐,颈项发软,饮食减少,口唇干燥,舌红少津,脉象细数。中医诊断为痿证,证型为湿热犯肺,肺热伤津,津液不布,筋脉失养。望诊见舌红少津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四肢不能活动、饮食减少,切诊见脉象细数。
筋脉失养多发性神经炎肺热伤津津液不布
查看详情 →
4岁男童,发热2天伴咳嗽,右下肢软弱无力、不能站立。痿证,病因外邪犯肺,湿热内蕴,熏蒸阳明,流注经络,筋脉失养。舌红,苔薄白,脉细数。右下肢弛缓性麻痹,肌张力减弱,膝腱反射消失。
筋脉失养小儿麻痹症湿热内蕴阳明受累
查看详情 →
64岁男性,双手震颤,走路慌张,前冲易跌12年。上肢震颤,走路慌张,前冲易跌,头昏神疲、痴呆健忘、迟钝少欲、腰酸腿软、不耐疲劳、夜间多尿。舌质暗、边有瘀点、苔白腻、脉细弦。肝肾亏虚、痰瘀内生型。脑髓、筋脉、肝、肾、脾。颤症。
筋脉失养帕金森病肝肾亏虚痰瘀内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男性。主诉双下肢麻木无力伴肌肉萎缩7个月余。中医病名痿证(肉痿),证型为湿热搏结,阴虚不能濡养血脉。病因病机为急性热病之后,热邪侵肺,肺热灼津,湿邪浸淫肌肤,导致阴虚精亏,宗筋弛缓。望诊面色无华,舌质澹。闻诊未见异常。问诊提示病史7个月,曾有胸痛、咳嗽、发热。切诊脉象细弱,双下肢萎软无力,肌力下降,肌张力增高,浅感觉减退。
筋脉失养痿证肺热湿邪
查看详情 →
12岁女性患者,左下肢萎软,左腿抬动不能,站立后不能移步,病程自1岁起。中医病名:小儿麻痹后遗症。证型:未明确。病因病机:未明确。面色正常,舌象未提。言语流利,无特殊气味。左腿萎软,中向外翻,细瘦无力,膝腿反射迟钝。脉象未提。
筋脉失养小儿麻痹后遗症肾虚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0岁,女性。头面部、双侧肢体静止性震颤3年余。表情呆板,头面、双侧肢体静止性震颤,手颤呈搓丸状,无法书写,运动迟缓,头晕,面色萎黄,腰膝酸软,畏寒,饮食无味。舌澹苔少,脉沉弦滑。中医诊断颤证、痉证,证型为肝肾亏虚(水不涵木)。
筋脉失养帕金森病肝肾亏虚风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女性。主诉左侧下眼睑及口角部不自主跳动一周。病程一周。中医诊断面肌动,证属阴虚风动。面色正常,舌红少苔,脉弦细。心烦易怒,口干口苦,寐欠安。
筋脉失养面肌动阴虚风动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5岁,男性。主诉左侧肢体震颤抖动13年,伴尿黄、便秘、腰疼、腿软、头摇、舌颤、流涎、语言涩滞、头脑不清、反应迟钝、食少、尿频、夜烦少寐。面色灰暗无华,目光呆滞,语言不利,舌红体颤,脉微弦数。肌张力左侧齿轮样增高,抖动不停,步态前倾,需人保护。腹部硬胀肿满,下肢与小腹呈黑赭色鱼鳞斑,躁部肿胀光亮。中医病名属震颤,证型为肝肾阴虚、虚风内动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肝肾阴虚,筋脉失养,脑窍不荣,虚风内起。
筋脉失养帕金森病肝肾阴虚虚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腰腿痛1年余,加重半月。腰嵴椎侧弯,L3-S1椎旁深压痛,腰椎过伸试验阳性,左姆趾肌力4级,马鞍区麻木,双侧直腿抬高试验(士),腰腿部针刺感明显。体实,肌肉丰隆,口渴喜饮。CT及MRI示L4/5、L5/S1椎管狭窄,黄韧带增生。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。
筋脉失养腰椎管狭窄症肝肾亏虚气血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帕金森综合征病史6年余,病情恶化1周,表现为神志钝呆、不能语言、小便失禁、吞咽困难、上肢肌张力高、发热。舌红绛少津,脉细弱而数。中医诊断为震颤麻痹(帕金森综合征),病因为肾阴亏虚,阴虚火旺,浮阳上越,病机为脾胃虚弱,气血亏耗,筋脉失养,颅脑缺血缺氧,病位在肾气虚,膀胱失约。
筋脉失养帕金森综合征肾阴虚阴虚火旺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