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+气血两虚

患者年龄42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、畏寒肢冷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泄、肛门滞紧疼痛、肿物脱出、黏液多、带血性、肛门瘙痒。病程近三年。中医病名为直肠脱垂,证型为脾胃虚寒、中气下陷。面色萎黄,舌质淡,边有齿印,苔白腻,脉迟细。神疲乏力,四肢厥冷,大便溏泄,自汗。
气血两虚直肠脱垂脾胃虚寒中气下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手足脱下,病程久。病因因伤寒口渴过饮凉水,水停腹内,气血不行,四肢受病。中医病名似“脱疽”,证型未明确。病因病机为水停腹内,气血不行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及口渴过饮凉水。切诊未提及。
手足脱下湿邪内蕴肾阴亏损气血凝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5岁,主诉心悸胸闷2年余,加重3天。面色苍白,精神萎靡,舌胖质淡,边有齿痕,苔少,脉细结代。证型为气血两虚,气滞血瘀。
气血两虚心悸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4岁,女性。主诉下肢麻木,逐渐波及后背及上肢,病程一年余。主要症状为冬季遇寒风面部及手部出现疹块,避风得暖后消失。面色淡,舌左畔有紫斑,苔白。脉缓而涩。中医诊断为血痹。证型属血痹,病因病机为寒邪乘虚入血脉,营血受损,气血失调,阴寒邪盛。
气血两虚崩漏寒邪入脉血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3岁,女性。主诉阵发性心悸4年,加重7天。心悸不宁,胸闷,气短,倦怠乏力,头晕,心烦,少寐多梦,四肢凉,二便可。舌质澹暗,体胖大,苔白略厚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心悸(气血两虚夹瘀)。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,劳伤心神,致心血暗耗,气血两虚,血瘀阻于心脉,心失所养。
气血两虚心悸血瘀心神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遍身发癞,皮厚生疮,血出如痔,痛痒干湿交替,如虫非虫。面色晦暗,舌苔白腻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癞疾,证属气血亏虚,湿热内蕴,肌肤失养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不能濡养肌肤,复受湿热之邪,致皮肤病变。
气血两虚皮肤瘙痒疮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、气短乏力、胸部隐痛,病程3个月,症状反复加重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气血两虚,心阳不通脉。舌质澹,脉结代。体征脉搏68次/分,血压2.0/14.0kPa,心律不齐,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、右束枝完全阻滞、ST-T改变。
气血两虚心悸心阳不通脉结代
查看详情 →
25岁女性,主诉长期接触冷水致风寒湿相搏,反复发作风疹块,色白痒剧,遇冷加重,得温则减。面色萎黄,倦怠乏力,身体困重,心下痞闷,食少便溏,有时呕吐。舌澹,苔薄白,脉细缓。辨证属气血两虚,风寒湿型风疹块。
气血两虚风疹块风寒湿型营卫不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2岁。长期关节炎史20余年,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变13年,心绞痛史10余年,高血压史6年。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痛无定时,痛发则呼吸促,面色苍,头汗出,肢湿冷,痛去则一如常人,惟觉衰乏。舌澹苔薄而干,脉弦数而带硬。辨证为久病热病后,心阳不足,心阴暗耗。
气血两虚心绞痛心阳不足心阴虚
查看详情 →
24岁,新产之后突发高热,血崩不止,呕逆腹胀,溲涩,午后热重,恶寒,汗出,体温40℃,太阳表症与湿温合并,新产之后气血两虚,血崩不止
气血两虚血崩高热外邪侵袭
查看详情 →
女,39岁 头晕,目眩,耳鸣,关节酸疼,指节麻感,气短懒言,精神不振 脉虚细,苔薄白,舌质淡嫩 中医病名:气血两虚 证型:气血两虚,筋脉失养 病因病机:多次堕胎半产,新产之后气血亏虚 望诊:舌质淡嫩 闻诊:未提及 问诊:头晕,目眩,耳鸣,关节酸疼,指节麻感,气短懒言,精神不振 切诊:脉虚细
气血两虚筋脉失养头晕目眩耳鸣
查看详情 →
男,49岁,失眠2年,入夜心烦神乱,辗转反侧,不能成寐,烦甚时需大声喊叫方觉舒畅。舌光红无苔,舌尖红艳如草莓,脉弦细而数。证属火旺水亏,心肾不交。
失眠心肾不交心火亢盛肾水亏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40岁,低热半年,午后烦热,动辄汗出,倦怠神衰,不思纳谷。脉虚数,舌淡苔白腻。伤寒瘥后发热,辨证为少阴气血两虚,营卫不和。
少阴气血两虚低热不己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男,60岁。腰腿关节疼痛10余年,遇寒痛增,下肢冷,骨痛、麻木、拘挛、沉重,右腿尤甚,伸屈行动困难。面黄晦黯,舌质微乌,苔薄灰白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属骨痹,证型为气血皆虚,寒湿内搏于骨节。望诊见面色黄晦,舌质微乌,苔薄灰白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腰腿关节疼痛,遇寒加重,下肢冷痛、麻木、拘挛。切诊见脉沉细。
气血两虚骨痹寒湿痹阻厥阴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遇春而头痛,昼夜不得休息,昏闷,恶风恶寒,不喜饮食。春气病在头,阳气不能随春气上升于头,致头痛昏闷。面色无明显描述,舌象未提及,声音与气味未描述。问诊提示头痛、恶风寒、不喜饮食。脉象未提及。中医病名为头痛,证型为阳气虚不能上升,病因病机为春气阳气不足,清阳不升,浊阴上扰。
气血两虚头痛阳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