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7岁,女性。主诉慢性浅表性胃炎10年,胃脘胀满、隐痛、喜温喜按、吞酸、欲呕、神疲乏力、纳谷不馨。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痞满(胃痞),辨证脾胃虚寒。胃镜检查示胃窦部黏膜红白相见,以红为主,未见黏膜下血管网,黏液附着少,蠕动缓。
喜温喜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痞满
查看详情 →
51岁男性,主诉伤食中满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脾虚痞满,证型脾虚,病因病机中阳不振。望诊舌象澹,苔象白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示时胀时瘥,喜温喜按,得热则舒,小便清,大便不实。切诊脉象濡软。
喜温喜按脾虚痞满中阳不振伤食中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。上腹部疼痛四年,空腹、劳累、气候变化时加重,喜温喜按,得食痛减,纳谷不香,大便黑,面黄体瘦,心悸,肢冷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诊断为中焦虚寒,虚劳胃病。
喜温喜按胃小弯溃疡脾胃虚寒虚劳胃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,女性,主诉胃脘针刺样痛1周。胃脘针刺样痛,喜温喜按,腹部有振水声,食较少,经事不调,舌暗红少苔质润,脉细弦而涩,血压74/50mmHg,精神倦怠少气懒言。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,气滞血瘀。
喜温喜按胃溃疡脾胃虚弱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女,54岁。主诉凌晨胃痛伴欲呕半年,加重2月。胃痛部位在上腹,牵及两胁及脐腹,疼痛为冷痛或胀痛,伴有恶心欲吐,有时呕吐清涎,疼痛较甚时似绞痛。舌体瘦,舌质暗,苔白,脉沉。中医诊断为胃痛,证型为肝胃不和、寒饮内伏、胃络阻滞。
喜温喜按胃痛肝胃不和寒饮内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8岁,男性,主诉胃脘部疼痛半年,生气或进食冰凉食物后易发,进餐后1小时疼痛加重。胃脘胀痛,喜温喜按,吞酸泛恶,纳差疲乏,唇暗舌淡苔白,脉虚弱。证属脾胃虚寒,和降失调,胃络瘀阻,虚实夹杂。
喜温喜按胃窦溃疡脾胃虚寒胃络瘀阻
查看详情 →
6岁女性患者,主诉间断腹痛2月余,近2日痛势加剧。脐周腹部绵绵作痛,时痛时止,胸膈满闷,腹部喜温喜按,面白肢冷,偶反酸、呃逆,纳欠佳,大便调,小便清长。舌淡红,苔白滑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证。
喜温喜按腹痛脾胃虚寒胸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4岁,女性。主诉反复腹痛3年余,加重2月。上腹部剑突下区域轻微疼痛,饥饿痛及灼痛,夜间饥饿痛,进食后缓解。现病史见胃脘区疼痛剧烈,呈阵发性灼痛、刺痛及绞痛,痛无定时,饥饿后为甚,喜温喜按,头昏、心悸,面色欠华,大便时干时稀。形体消瘦,上腹部轻度压痛,肠鸣音稍亢进。舌质淡紫,舌苔薄白,脉象细弱。中医诊断胃痛,证型脾胃虚寒,气血瘀阻证。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饮食失调,脾胃失运,阳虚无力行血。
喜温喜按胃痛脾胃虚寒气血瘀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女性。主诉胃部隐痛,喜温喜按,脘部觉冷,泛吐清水,嘈杂吞酸,精疲肢倦,食后心下重坠,脐腹动悸,病程3年。舌淡苔白,脉虚软。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,运化不健。证型为脾胃虚寒,运化不健。病因病机为脾阳不振,中焦虚寒。望诊见舌淡苔白,切诊见脉虚软。
喜温喜按胃下垂脾胃虚寒食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部疼痛一年两个月,时作时止,日趋严重。胃脘部隐隐作痛,喜温喜按,食寒凉物则痛剧。面色不华,气短、体倦,泛吐清涎。舌澹苔白,脉细。证属中焦虚寒,脾阳不运,胃气失和。
喜温喜按胃脘痛中焦虚寒脾阳不运
查看详情 →
23岁女性,胃脘疼痛3月余,下午发作或加重,喜温喜按。双脉沉细数,舌澹白苔有齿痕。中医诊断胃痛,辨证中焦虚寒。
喜温喜按胃痛中焦虚寒苔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诉胃脘部寒冷,喜温喜按,面色苍白,大便不实。舌质淡,苔白。脉沉缓少力。中医诊断为中阳不足,寒毒内阻。
喜温喜按慢性胃炎中阳不足寒毒内阻
查看详情 →
男,腹泻近20年,每日腹泻少则十数次,多则数十次。舌苔白腻,脉沉细无力,纳差,肠鸣时痛,喜温喜按,面晦无神。证型为脾肾阳衰,水湿不化。
喜温喜按顽固性泄泻脾肾阳衰水湿不化
查看详情 →
49岁男性,左上腹疼痛1周,喜温喜按,晨起恶心。舌质红,舌苔薄白,脉沉弦有力。中医诊断为脾心痛,病机为气机不利。病因病机为酒毒伤脾,侵及肝胆脾胃。
喜温喜按脾心痛气机不利肝胆脾胃损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女性,主诉胃脘绵绵作痛2年,进食后减轻,喜温喜按,纳呆,乏力,背困。舌苔白,脉左沉细,右弦。诊断为脾胃虚寒,木邪来乘。
喜温喜按胃脘疼痛脾胃虚寒木邪来乘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