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35岁,男性。主诉性功能减退,阴茎举而不坚,甚则痿软,难以交媾2个月。病程1年余。中医病名阳痿。证型肝气郁闷,气机不畅。病因病机情志不遂,肝气郁结。望诊舌质红、苔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自觉勃起差,胸闷不舒,太息频作。切诊脉弦。
太息阳痿肝气郁结气机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1岁。主诉气短、心悸、头晕、纳差、胸闷喜太息、多汗、左胁下癥块、四肢皮下紫斑、四肢关节疼痛。舌淡苔少有暗蓝色淤斑,脉沉细而左略大于右。证属脾肾两虚淤毒型而偏于脾虚。病程较长,病情复杂,涉及多系统症状。
太息脾肾两虚淤毒型脾虚
查看详情 →
15岁女性患者,主诉久苦胸闷、气短、太息、前额胀痛、咽中如有物贴之、呛咳少痰。舌苔薄白,脉沉弦滑。辨证为痰气凝结,肺胃失于宣降。主症包括胸闷、气短、前额胀痛、咽中梗阻感、呛咳少痰。病程久,情志因素明确。
太息梅核气气滞痰郁胸闷
查看详情 →
12岁女性患者,主诉胸腹胀闷、太息、头晕,病程为下午3时左右发作,持续15~30分钟。中医病名为胸闷,证型为肝胃不和,病因病机为积滞未清、气机不畅。舌红苔腻,脉弦滑。二诊后舌苔薄腻,脉弦。三诊时舌红苔黄,脉弦。临床表现为胸闷、鼻塞、聤耳、头痛如针刺,痛在前额。
太息胸闷头晕舌红苔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6岁。精神紧张、恐惧多疑2年。情绪低落,极易紧张,外出需家人陪伴。遇喧哗处恐惧异常,鼻尖手心出汗,神呆不寐,喜静怕乱,胸闷太息,心烦易急,颜面麻木,头脑昏沉,大便偏干,月经量多。舌暗红,边有齿痕,脉细弦。证型为心肝血虚,痰湿内扰。
太息精神忧郁症恐惧症心肝血虚
查看详情 →
71岁女性患者,主诉头沉微痛、咳嗽、心慌、气短、胃胀。病程较长,有高血压13年,气管炎7年。舌红苔白腻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腔隙性脑血栓,辨证为肝胃蕴热,气血失和,上犯于肺,扰于清窍。望诊见舌红苔白腻,闻诊未见明显异常,问诊见咳嗽、心慌、胃胀,切诊见脉弦。
太息腔隙性脑血栓肝胃蕴热气血失和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6岁。主诉小腹隐隐而痛,时痛时止,4个月后痛及上腹,牵引两胁,呈游走痛且胀。胸闷、太息、嗳气、食少、腰酸、面色萎黄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妊妇腹中痛,证属脾虚肝郁,胞脉阻滞。
太息腹中痛脾虚肝郁胞脉阻滞
查看详情 →
胁下痛胀,口中苦,善太息。肝气怫郁。胆病,肝气失于疏泄。面色正常,舌质红,苔薄黄。声音正常,无特殊气味。胁痛胀,口苦,善太息。脉弦。
太息胆胀肝气郁结胁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女性,主诉咽干、声嘶、气短、太息1月余。面色倦容,口干喜冷饮,饮冷反加重声嘶,时烦,睡眠差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肺肾阴虚,肝郁气滞,风痰阻遏。
太息肺肾阴虚肝郁气滞风痰阻遏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头晕、胸闷、善太息、心烦、咳嗽、短气、情怀抑郁、默默寡欢。舌淡红,苔白腻,脉弦滑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气郁挟痰,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挟痰邪内阻。
太息肝气郁结痰浊内阻胸闷
查看详情 →
35岁男性,失眠年余,加重半月,夜难入寐,甚则彻夜不眠,烦躁,头晕耳鸣,口苦,胸闷,纳差,小便黄。舌红尖有刺,苔薄黄,脉弦细有力。证属气火上逆,肝阳上扰。
太息失眠肝阳上扰气火上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每日至辰时大寒,午时大热,热即厥,两目直视,不能出声,颏脱涎水,日流数升,至丑时汗解,饮食不进,昏冒欲绝。诊为肝疟,病机为肝气郁结,外感邪气,内伤正气,致气血逆乱。面色苍苍,舌象未明,声音低微,气味无殊。脉象未详,病程反复,病情危重。
太息肝疟虚甚色苍苍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。主诉胸中满闷、太息、饮食不化、吞酸、腹胀、头目眩晕、神情恍惚。情志不舒,肝胆气郁,枢机不利。表情默默,舌苔薄白,六脉皆沉。
太息胸闷饮食不化吞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8岁。主诉善恐1年,加重2个月。刻下未遇恐惧之事却有恐惧之感,伴面色无华、失眠多梦、头昏眼花、腰膝酸软、神疲乏力。舌质澹白,舌苔薄白,脉象沉细。中医诊断善恐,辨证肾精亏虚,肝血不足。
太息善恐肾精亏虚肝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