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某,47岁,主诉失眠心悸、大便溏薄、胃纳欠佳、神疲、体重减轻。病程约10个月。中医病名脾胃阳虚,证型脾胃虚寒,痰湿内生。舌质澹,苔白腻,后转为苔腻而澹黄,再转为苔腻而微黄,最后苔稍化仍腻。脉细。症状包括精神紧张、大便次数多、饮食不佳、夜寐欠佳。
慢性结肠炎脾胃阳虚寒湿内盛湿热内生
查看详情 →
10岁女性,反复脐上疼痛半年余,发病时间2000年冬季,腹部疼痛以脐上、胃脘下为主,进食后加剧,面色苍黄,消瘦,恶心呕吐,腹胀,食欲差,泛酸,口甜,大便烂,舌澹红,苔黄腻,脉细滑,中医诊断胃痛,证型脾虚湿热,病因病机脾虚湿热,望诊面色苍黄,舌象澹红,苔象黄腻,脉象细滑。
寒热夹杂胃痛脾虚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未婚。经行下腹胀痛,腰痛,伴腹泻、恶心呕吐,偶冷汗,吐后腹痛缓解,疼痛时腹部喜温喜按,经量多,经色暗红,夹块,经前乳房发胀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初潮14岁,周期40天,经期7天,经量多,经色暗红,夹块,经前乳房发胀。复诊时舌淡红,苔薄腻,脉细。
寒热夹杂脾胃虚寒痛经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7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痛反复发作4年余。中医病名胃脘痛,证型湿热中阻。病因病机为脾胃失运,水湿停留,湿热中阻,本虚标实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澹胖边有齿痕,质紫黯,苔白黄相间而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胃脘痛、嘈杂嗳气、得温则减、按之稍舒、喜温热饮、胸闷气短、食欲欠佳。切诊见脉沉细弦滑。
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湿热中阻胸闷气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7岁。主诉胃脘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。病程长,饮食不节或气候变冷诱发。现症腹饱胀疼痛拒按,食欲不振,口臭,大便不畅呈黑色。检查示胃窦炎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辨证脾胃虚寒,郁而化热,虚实夹杂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见口臭,问诊提示病史及现症,切诊未明确脉象。
脾胃虚寒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郁而化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慢性腹泻,每日5~7次,大便稀薄夹不消化食物,腹痛欲泻,泻后痛减,腹有冷感,受凉加重,四肢清冷,口干。舌质红,苔薄白腻,脉细濡。中医诊断为泄泻,证型为脾肾两虚、寒热夹杂、湿阻气滞。病程10年,西医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。
寒热夹杂脾胃虚寒慢性腹泻脾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9岁女性患者,反复胃脘部疼痛1年,多在不节饮食及饱腹后明显,阵发性,偶见脐周疼痛。HP相关性胃炎,胃热气滞,脾胃虚寒,寒热错杂,脾脏虚弱,胃热气滞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弦细。胃脘部疼痛,痛隐喜按,空腹痛作,伴嗳苦吞酸。
脾胃虚寒寒热夹杂HP相关性胃炎胃热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18岁,主诉呕吐一年余,食后胃中不舒,吐不消化物,无酸味,吐后饥嘈,形体消瘦,大便艰难。口干,舌质红,脉细弱。诊断为气阴两伤,肝气上逆,脾胃受损。舌红无苔,脉细。病程一年余,属反胃范畴,寒热夹杂,胃虚气逆。
脾胃虚寒反胃胃热伤阴气阴两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多年胃痛,遇寒即发,时吐涎沫,手足冷而麻痹,小便清,大便结而黑。舌澹白,脉沉细。诊断为厥阴虚寒证。证型为厥阴虚寒,病因病机为肝寒犯胃,血虚寒凝。病程多年,症状以胃痛为主,伴寒象及血虚表现。
胃痛厥阴虚寒手足冷舌澹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上腹痛,病程自1942年开始。现病史见胃中灼热饥嘈,心慌汗出,失眠,小腿浮肿,肝区痛。舌质偏红无苔,脉沉弦。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,肝旺胃弱。舌象偏红无苔,脉沉弦。血压偏高,肝功能正常,超声波检查肝脏无异常。病机为肝旺胃弱,寒热夹杂,湿热中阻。
脾胃虚寒寒热夹杂肝胃不和肝旺胃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女,42岁。胃脘刺痛连胁,恶心欲呕,不思饮食。舌质淡,边紫暗,苔白润,脉弦涩。辨证为肝胃不和,气滞血瘀。病名胃脘痛。
胃火上冲肝气郁结湿邪中阻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腹痛,病程未明确。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中医诊断为阴寒腹痛,后辨为真寒假热证。舌质淡,口干苦而不思饮,脉弦数但两关无力。病因与暴食冷饮、素日胃寒有关。
脾胃虚寒寒热夹杂阴寒腹痛真寒假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