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0岁,男性。心慌气短、胸闷汗出、心前区闷痛。病程自今年7月起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。证型为元阳不足,心气衰弱,血脉不畅。精神不振,面色皖白,语声低弱,舌暗红、苔薄白,脉细弱。
心气衰弱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元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男性,主诉心前区闷痛伴心慌,病程自1994年起,反复发作。中医诊断为胸痹、不稳定型心绞痛。证型为气虚血瘀,阴虚阳亢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病机为气虚血瘀,阴虚阳亢,心脉不畅,心失所养。
心气衰弱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。主诉心慌、乏力,活动后加重,伴气喘、夜间不能平卧,病情逐年加重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心脉瘀阻,心气衰弱。舌质暗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
心气衰弱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心脉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72岁,胸闷、心悸3年余,头晕、心悸、气短,语声低微,懒动乏力,下肢浮肿,脉细弱至数不均,苔薄白。证型为心气衰弱,胸阳失展,心脉运行失调,肾阳亦虚。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,脉细弱,至数不均。
心气衰弱胸阳失展心脉失调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。主诉心慌、乏力,活动加重,气喘,夜间不能平卧,病情逐年加重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属心脉瘀阻,心气衰弱。舌质暗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病程较长,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,心功能不全,左心扩大,室壁运动障碍,二尖瓣反流。
心气衰弱心梗后心阳虚衰心脉瘀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,主诉心慌气短、胸闷汗出、心前区闷痛。病程较长,经历心肌梗塞及PTCA术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属元阳不足,心气衰弱,血脉不畅。望诊见面色皖白,舌暗红、苔薄白。闻诊语声低弱。问诊见精神不振,动则气喘,自汗,夜尿频,睡眠不佳。切诊脉细弱。
心气衰弱心肌梗塞元阳不足血脉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5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4个半月,症状包括心慌气短、胸闷不舒、动则加重、神疲乏力、纳食无味、大便不实。查体面色不华,舌质淡红,苔中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,宗气不足,心气衰弱,心脉不畅。
心气衰弱心悸脾胃虚弱宗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诸某,47岁,男,胸闷心悸四个半月。中医病名:心房纤颤,证型:脾胃气虚,宗气不足,心气衰弱,心脉不畅。自觉症状:心悸、心慌、胸闷,活动后加重。伴随症状:神疲乏力,畏寒,面色萎黄,大便不实。体征:心律不齐,心率110~120次/分。检查结果:心电图诊断为“心房纤颤”。病因病机:脾胃气虚,气血失于生化,宗气生成不足,心脉运行不畅。
心气衰弱心房纤颤脾胃气虚宗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76岁女性,阵发性头晕20余年,加重1个月,伴有心慌、气短、疲倦乏力、腰膝酸软、纳差、睡眠欠佳。面色偏红,舌质澹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属肝火旺盛,血瘀阻络型。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、性情急躁、喜食咸味肥甘,致肝火内生,血瘀阻络。
心气衰弱眩晕肝火旺盛血瘀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7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心前区闷痛、心慌、冷汗、面色苍白、周身无力。病程自去年底发病,经住院治疗后进入恢复期。中医病名为真心痛,证型为心气衰弱,血脉不畅。舌象澹红、苔薄白,脉细弱。
心气衰弱真心痛血脉瘀滞心神不安
查看详情 →
29岁男性,主诉心惊怔忡、心热口干、失眠疲惫三年。脉浮濡微数。中医诊断为失眠。证型属心阴不足、虚火扰神。病因病机为过劳伤神、心气衰弱。舌象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有长期劳倦。脉象浮濡微数。
心气衰弱失眠证心神不安心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