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30岁,女性。主诉右乳憋胀疼痛半年余。病程半年,因情志不遂起病,症状包括右乳胀痛、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、大便干结。面色萎黄,舌质澹黯,舌苔薄黄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乳癖,证型为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,瘀血停着,痹阻脉络。
气滞血瘀乳腺增生肝气郁结月经量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胸闷微痛、心悸心慌,病程较长。脉数促迟结,左脉细,头晕神疲肢倦,易感冒,食欲减退,口澹乏味,大便时结时溏,尿黄,右胁时痛,有血吸虫病史,口干渴饮,口腔左侧有白斑,咽喉干燥有异物感,有慢性咽炎史,寐差。舌质红,苔灰白。
气滞血瘀冠心病心脾两虚肝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8岁,男性。主诉阴囊左侧坠胀疼痛反复发作半年余。现症见阴囊左侧坠胀疼痛,伴左侧少腹部、左侧腹股沟胀痛不适。舌象澹红,苔薄黄,脉弦。中医诊断筋疝,证型气滞血瘀证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滞,气滞血瘀,不通则痛。
气滞血瘀精索静脉曲张肝气郁滞少腹胀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男性。主诉尿频尿急、腹股沟胀痛反复发作2年。中医诊断精浊,证型湿热夹瘀证。舌澹红,苔黄腻,脉弦滑。病程2年,病因病机为湿热下注,气滞血瘀。会阴、腹股沟胀痛,尿后余沥不尽,夜寐欠安。
气滞血瘀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夹瘀证湿热下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85岁,主诉冬末春初易感冒,表邪未净,时有咳呛,右季肋部掣痛拒按,转侧艰难。脉右弦滑而浮大,左细涩而欠畅。中医诊断为余邪劳倦,肝经络道失和,肺气失清肃,痰气凝留于膜络之间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含咳呛、右季肋部掣痛、转侧艰难,切诊见右脉弦滑而浮大,左脉细涩而欠畅。
气滞血瘀表邪未净肺气失清肃痰气凝留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诉为胸闷、心慌、头晕、目眩、下肢浮肿。病程3年,现为亚急性后壁心肌梗死。中医病名属胸痹,证型为心肾两虚,血瘀痰浊阻闭经络。望诊面色红润,舌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胸闷、心慌、活动后下肢浮肿。切诊脉沉弱细涩。
高血压心肾两虚血瘀痰浊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女性。主诉右乳憋胀疼痛,持续半年余。中医诊断乳癖,证属气滞血瘀。面色萎黄,舌质澹暗,苔薄黄,脉弦。月经量少,色暗,伴有血块。纳眠可,大便干结。
气滞血瘀乳腺增生月经不调舌黯苔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主诉月经先后无定期,经前两乳胀痛,经量少色淡黯,伴腰酸头晕目眩、耳鸣、情绪抑郁、小便频数、夜寐欠佳、白带绵多、面色萎黄。辨证为肾虚肝郁、营血内亏、气滞血瘀、冲任失调。诊得脉象细涩,舌质淡,边有齿印。
气滞血瘀月经不调肝郁营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,主诉胸闷、憋气、心窝痛、心悸、腹胀、烦躁、失眠。病程长达13年,有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史。中医诊断为心肾阴虚,气血瘀滞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沉涩略数。病机为心肾阴虚,气血瘀滞,导致心血痹阻,心脾失运。
心肾阴虚气血瘀滞心绞痛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5岁,经行腹痛2年,腰嵴酸楚,经量多夹块,色暗红,伴膜样组织落下,块下痛减,舌红,苔薄,脉弦涩,证属气滞血瘀
气滞血瘀经行腹痛肝郁气滞瘀阻胞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8岁。主诉心前区闷满痛,心脏间歇,每日早饭后发作。症状包括胸闷气憋、吐痰多而清稀、咳嗽气短、心悸。舌质正常,苔白而腻,脉弦滑。诊断为素体湿盛,脾阳虚弱,积湿生痰,影响心气运行。二诊舌质红,苔微腻,脉沉弦细有涩意。三诊舌质红,苔薄腻微黄,脉弦细滑数。四诊舌质红,苔薄腻微黄,脉弦细滑数。五诊舌苔薄腻,脉沉弦细。中医病名为心气痛,证型为痰湿阻滞、痰火扰心、脾虚湿盛。病因病机为脾阳虚弱,湿盛生痰,痰浊影响心气运行。
气滞血瘀胸痹痰湿内阻脾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男性。右侧胸闷、胸部隐痛1年余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。胸部挫伤后气滞血瘀,痹阻于胸。中医诊断胸痹(气滞血瘀)。
气滞血瘀胸痹胸闷隐痛
查看详情 →
30岁女性,主诉左胸隐痛伴不适或烧灼感,口舌干苦不欲饮,纳差,每餐进食约50克,胃脘胀痛,大便溏,易感冒。舌澹有瘀斑,苔黄腻,脉细弱。病程较长,症状持续存在,涉及心、胃功能失调。病因病机可能与气滞血瘀、脾胃虚弱有关。
气滞血瘀病毒性心肌炎脾胃虚弱湿阻中焦
查看详情 →
77岁女性患者,主诉中风失语、二便阻闭、昏迷谵语,病程自2003年2月24日发病至4月28日。中医病名为中风,证型为湿浊瘀阻、痰火内蕴、脾虚失运。病因病机为脾湿困阻、肠滞尿浊、三焦紊乱、伏湿生火、浊毒痰脂乱害。望诊见头面虚肿、上下睑肿胀、口角歪斜、舌短缩、下唇肿胀、脂聚样结节;闻诊见呼吸逆促、呼气浊臭;问诊见二便阻闭、昏迷谵语、偏瘫;切诊见脉象未提及。
气滞血瘀中风失语湿困痰脂浊毒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停闭4年,双侧输卵管阻塞,未孕。主要症状包括面色青暗,少腹胀痛,胸胁痛,精神郁闷,疲乏无力,眩晕,失眠,带下量多。舌质紫暗,脉细而涩。中医诊断为肝郁血滞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气血运行不畅,导致血滞胞宫,经闭不孕。
气滞血瘀月经停闭闭经卵巢早衰
查看详情 →
60岁男性,主诉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卧床不起、不能坐行、不能转侧、面赤气粗、痰声漉漉、神识半昏、时或晕瞀、食不下。病程中风后四月。中医病名中风,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。望诊面赤,舌象未提。闻诊痰声漉漉。问诊含症状及病史。切诊脉乍密乍疏,弦劲中带涩象。
气滞血瘀中风半身不遂痰浊内阻
查看详情 →
姚某,75岁。左侧前胸臂灼热疼痛5个月,伴左侧胸壁、左上肢及手部灼热疼痛及成簇丘疱疹。舌质紫黯,苔薄黄,脉沉细。口干苦,小便黄,大便结。痛苦面容,左侧胸壁第2、3肋间皮肤有色素沉着斑,局部叩痛。证属气滞血瘀,经络痹阻。病程5个月。
气滞血瘀经络痹阻湿毒蕴结口干苦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7岁,主诉为经行少腹胀痛,伴恶泛、汗出、畏寒,经色暗红夹块,经前乳胀,神烦易怒。舌红苔薄,脉弦。诊断为肝郁气滞、血行不畅。证属肝郁气滞、血行不畅,病因病机为忧思多虑致肝郁气滞,气机失宣,胞络血行不畅,瘀血阻滞胞宫。
气滞血瘀痛经肝郁气滞血行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7岁,女性,长期咳嗽,喘咳无宁静之时,肺气上冲,咳呛难忍,稍动即喘,周身浮肿,心跳心慌。中医诊断肺气上逆,心阳不足,气血失调,水湿不运。舌淡黄,脉细弱并有间歇。
肺气上逆心阳不足水肿气血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诉喘息8年,稍动即喘,呼长吸短。伴自汗、食减、身倦、消瘦、四末发凉。诊断为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气管炎、肺气肿。中医病名属哮证、喘证。证型为肺肾两虚、气不摄纳。病因病机为久病伤正,肺肾气虚,气失摄纳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薄,脉沉细。闻诊无声嘶或异常气味。问诊包括喘息、自汗、食减、身倦、消瘦、四末发凉。切诊脉沉细。
气滞血瘀哮喘肺气虚肾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