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女性,49岁。反复眩晕发作5年,多发生于半夜起床时,伴有恶心呕吐、听力下降,颈部转动时眩晕加重,头重脚轻,漂浮感,睡眠浅,易醒,口干口苦。血压80/50mmHg。舌质淡红,苔白稍腻,脉沉细弱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为气血两虚,痰浊中阻证。
清窍失养低血压性眩晕气血两虚痰浊中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8岁,男性。长期头晕2年,近半年出现神识呆滞,终日不言不语,独坐室内,闭门不出,皮肤干皱,小溲淋漓不畅。舌质澹红,脉细。脑电图示局灶性慢波,脑血流图示两侧脑血管弹性减退。辨证为气血两虚,清窍失养。
清窍失养头晕颈椎病脑动脉硬化
查看详情 →
女,48岁,全身不适,乏力,头蒙,失眠多梦,病程半月。舌红,苔薄,脉沉。证属气机失调,阴阳不和,浊气上蒙,清窍失养。
清窍失养气机失调阴阳不和浊气上蒙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9岁,女性。主诉反复头晕5年,再发加重1周。刻下见头晕、腰膝酸软、耳鸣、精神不振、两目干涩。舌质红,苔少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肾精不足证。病因病机为肾精不充,清窍失养,虚热内扰。病机涉及肾精不足,肝肾同源,精血互生,虚热内扰。
清窍失养肾精不足肝肾同源虚热内扰
查看详情 →
27岁女性,主诉感冒发热伴偏头痛,左眼视力急剧下降,右眼视力减退,头痛绵绵,眼胀,睡眠纳食差,懒动少言。病程约15天。中医诊断双跟视瞻昏渺,双眼视瞻有色。证型为脾虚气弱,中气不足,清阳下陷,清窍失养。望诊舌体胖,舌质澹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及工作紧张、过度劳累。切诊脉细有力。
清窍失养视神经萎缩脾虚气弱中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左眼结膜充血,视物模糊,视力下降,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提及,病因高年肾亏,久复寒凉,伤及中阳,病机脾阳失展,浊阴不降,清窍失于濡养。面色晦滞不爽,舌黯苔薄,脉紧。
清窍失养左眼结膜充血视物模糊视力下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女性,主诉腹痛、呕吐、昏迷。病程5小时。中医诊断脱证。病因病机为汗、吐、下太过,伤津耗液,阴液枯竭,元气虚损,清窍失养,神无所依。望诊见唇绀、四肢冰冷、全身冷汗。闻诊见呼吸叹气样。问诊见腹痛、腹泻、昏倒。切诊见脉扪不到,血压测不出,心率124次/分钟。
清窍失养急性胃肠炎脱证元气虚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女性,主诉鼻息腥臭、鼻腔结痂、涕中带血、耳鸣目涩、咽干口燥。病程20余年。中医诊断为萎缩性鼻炎。证属气阴两亏,水不涵木,肺津受损。望诊见鼻背凹陷如鞍,鼻孔外翻,鼻腔黏膜干燥萎缩,中鼻甲苍白变性,有黄色痂皮。舌红苔薄,脉细。
清窍失养萎缩性鼻炎肝阴亏虚津不上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9岁,男性。主诉包括黄昏视力较差、晚上看不见路、经常跌跤、视野狭窄、视力疲劳、头晕眼干、神烦。病程自4岁起,5年前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。舌稍红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双眼“高风雀目内障”,证型为脾虚气弱、清阳下陷、肝肾阴虚。望诊见视盘色蜡黄,视网膜有骨细胞样色素沉着。切诊见脉细。
清窍失养视网膜色素变性肝肾阴虚脾虚气弱
查看详情 →
男,45岁,眩晕耳鸣,头部重压感,病程数年,体位改变时症状加剧,伴记忆力减退、失眠多梦。舌质淡紫,苔薄白,脉弦而不耐按。中医诊断为宗气不足,清窍失养,脑络瘀阻。血压9.33/14.7KPa,脑动脉紧张度高,脑供血不足。
清窍失养眩晕耳鸣宗气不足脑络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女,48岁。主诉为突发眩晕并跌倒。平素血压偏低,近日感头晕、头昏,起床时眩晕加剧。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精神少气懒言,思维迟钝,头晕昏沉,口干。舌瘦小,苔少而干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,不能上荣清窍。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,清阳不升,血不上承,脑海失养。
清窍失养低血压性眩晕气阴两虚形体消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惊悸恍惚,不饥不食,不寐,脉象虚促。病因由怒恐引起,胆火上冒,头眩心忡,胸脘刺痛,气结,呵欠怯冷,忽而烦热多惊。证属肝胆火甚,上扰清窍。面色无华,舌红苔薄,脉虚促。声音低微,气味无特殊。问诊提示情志不遂,怒则肝气上逆,恐则肾气失固。切诊脉象虚促。
清窍失养胆火上扰肝气郁结心神不宁
查看详情 →
70岁女性,头晕耳鸣,颈部僵硬麻木,右臂屈伸不利,手足麻木肿痛,遇冷疼痛,头不自主摆动,手脚发凉,喉中有痰,咳吐不利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迟缓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为气血亏虚,寒邪侵袭,痹阻脉络。望诊见舌质淡红,苔薄白;闻诊见喉中有痰;问诊见头晕耳鸣、颈部僵硬麻木、手足麻木肿痛、遇冷疼痛、头不自主摆动、手脚发凉;切诊见脉迟缓。
清窍失养颈椎病气血亏虚寒邪侵袭
查看详情 →
男,67岁,情志失调,表情澹漠,忧郁恼怒,困乏欲睡,迷迷煳煳,胸胁苦满,胁肋胀痛,善太息。嗜睡证。舌边尖红,脉弦。情志不遂致气滞血瘀,气机不畅,清阳不升,清窍失养。
清窍失养嗜睡证气滞血瘀情志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9岁。主诉入睡困难,易惊醒12年,加重3年。失眠,脏躁。阴血亏虚,清窍失养。舌质瘀暗而红、少苔,脉弦。
清窍失养失眠脏躁阴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1岁女性,主诉头晕乏力半年,伴心悸气短,面色苍白,四肢欠温,便溏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临床表现提示气血两虚,清阳不升。病程半年,劳累后诱发晕厥。中医病名为眩晕,证型属气血两虚,病因病机为流产后气血亏虚,清窍失养,清阳不升。
清窍失养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8岁,女性。主诉为突然眼前发黑、跌倒、面色苍白、出汗、恶心。病程短。中医病名为气厥虚证。证型为劳伤气血,清窍失养。望诊见面色苍白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过度疲劳史。切诊脉象细弱。
清窍失养气厥虚证气血亏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岁,男性。双目失明,视力无光感,瞳神对光反应存在,眼底正常,双耳失聪,口噤,下肢屈伸不利。脉弦细,舌质稍红。诊断为皮质盲,辨证为高热耗阴,清窍失养。
清窍失养皮质盲肝阴虚脉络阻塞
查看详情 →
男,72岁,情志抑郁,头痛,记忆力减退,呆滞少语,痴呆健忘。精神恍惚,目光呆滞,表情淡漠,语无伦次,悲伤欲哭。舌质暗有瘀点,苔白厚,脉细涩。脑CT示腔隙性脑梗死、脑萎缩,脑血流图示两侧供血不平衡,右侧血流速度下降,脑血管外周阻力增大。中医诊断为痴呆,证属抑郁忿怒,气滞血瘀,瘀血阻络,清窍失养。
清窍失养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
查看详情 →
80岁女性,间断头晕20余年,近1个月加重,伴耳鸣、气短。舌质略暗,苔薄白,舌下脉根部增粗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肾虚血瘀之眩晕。病程长,与体位有关,卧位减轻,劳累诱发,肾精虚衰,气血不足,瘀阻脑窍。
清窍失养肾虚血瘀髓海不足脑转耳鸣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