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诉包括经迟、晨泄、心摇漾、得食缓、肛疡久漏、形瘦色黄、形色消夺、肌肉苍赤、咳嗽失血、肝阳上冒、血沸气滞瘀浊。病程长短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包括虚损、肛漏、经迟、咳逆、肛疡。证型包括肝阳上冒、气血不足、虚劳、损怯。病因病机包括真气先伤、不主内守、阴火直升直降、肝脾肾三阴气血不足、肺与大肠表里失和。望诊包括形瘦色黄、肌肉苍赤。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经迟、晨泄、得食缓、形色消夺、咳嗽失血。切诊包括脉小数疾。
肛漏虚劳肝阳上亢肝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滞下经年不已,成漏症,目花力乏,脉息沉缓。病名肠癖、痔漏,病因为久痢脾肾俱伤,消化不良,脏器失营养。望诊未见描述,闻诊未见描述,问诊见滞下、目花、力乏、便血、腹膨、纳呆、寒热、汗出,切诊见脉息沉缓、虚缓、虚数、转缓。病因病机为久痢脾损及肾,痔漏失血耗气,湿滞,寒邪外来,营卫不和,表邪解。
痔漏脾肾俱伤湿滞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男性。肛周肿痛流脓2年多,病程5年。中医诊断肛漏,证型湿热下注。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肛周异常信号,考虑肛瘘。肛周肿物,疼痛,大便时加重,无分泌物排出,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。肛周脓肿病史,多次手术未愈。
肛漏湿热下注舌红苔黄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5岁。主诉肛瘘术后创面反复溃烂近1年,发作伴溢脓1周。肛周皮肤潮红色、呈湿疹样改变。截石位3点及11点可见溃疡面,大小分别为1cm×3cm及2cm×4cm,伴黑色坏死组织,周边红肿隆起,触之质硬。中医诊断为肛漏术后(湿热下注)。
肛漏术后湿热下注溃疡糜烂渗血不愈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男性。主诉肛旁流脓水反复发作十余年,肛门胀痛,自行破溃后流出稀薄脓水,经久不愈。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慢性病容,嵴背畸形,杵状指,语音低怯,阵咳,夜寐盗汗,午后低热。舌质澹,舌尖红,脉细数。肺结核活动期,有空洞,嵴椎及腰椎畸形,骨质疏松。肛瘘(结核性),肛门局部见不规则暗红色疮口,有稀薄脓液溢出。
肛瘘肺结核骨结核阴虚火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一年,冬春咳嗽恶寒,肝气怫郁,肚腹作痛,呛咳痰多,咽痛妨食,腹痛频频,大便时溏。脉来尺寸弱而急。中医病名属肺肾并亏,证型为肝木侮土。病因病机为阴气耗泄于下,阳伤于上,肺肾并亏,肝气怫郁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肛漏、咳嗽、腹痛、便溏。脉象尺寸弱而急。
肛漏肺肾并亏肝木侮土咳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肛漏病程十载,发热神烦,肛有脏毒成漏,右腹角及腿缝高肿绵软,苔白口渴,酷饮不畅,脉虚大无力。感暑夹湿,房事太过,瘀浊注经。舌象苔白,脉象虚大无力。
肛漏湿热内蕴气阴两亏瘀血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咯血块,漏疡,劳则淋遗尿痛。左脉虚,右尺搏指。中医病名属淋症,证型为龙火不潜。病因病机为虚火上炎,伤及肺络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提。声音低微,气味未提。问诊提示咯血、漏疡、劳则尿痛。脉象左虚右尺搏指。
淋症漏疡咯血龙火不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1岁,男性,主诉肛门坠胀潮湿,分泌物外溢,病程5天。肛门旁红肿疼痛,曾破溃流脓,现肛门坠胀、潮湿、分泌物外溢,肛周瘙痒。肛检见5点位距肛缘3cm处有凹陷小眼,挤压有脓性分泌物,触诊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,指检肛窦处有硬结。舌质澹红,苔薄黄,脉滑数。中医诊断为单纯性肛漏。
肛瘘湿热郁结肛门坠胀分泌物外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女性。主诉肛门右侧肿块胀痛2天。病程2天。中医病名复杂性肛漏,证型湿热郁结。病因病机为湿热余毒停留,郁结肛门,气血运行受阻,郁久化热,肉腐成瘘。舌澹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面色有华。肛检见截石位10点距肛门4cm有弧形瘢痕,硬结1cm×1cm,条索状物延伸,压痛明显,齿线部有凹陷内口。
肛漏湿热郁结气血瘀阻
查看详情 →
男,78岁,肛旁流粪便25年余,肛漏形成,瘘口成洞状,稀粪常流。全身乏力,面色萎黄,气短神疲,步履维艰。脉沉细,舌质绛,苔黄燥。肛门局部臀部大肉下陷,瘘口直径2厘米,瘘管屈曲宽敞,管径1厘米左右,内口位于6点齿线部,瘘口周围及瘘管皮肤暗红肿硬,触痛明显。中医诊断为肛瘘感染,辨证为气阴两虚,脓毒未清。
肛瘘感染气阴两虚脓毒未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肛痈,病程较长,溃久未消,已成肛漏。中医病名为肛痈,证型为阴虚湿热,病因病机为阴虚湿热下注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未提及,切诊脉象沉洪。
肛漏肛痈阴虚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4岁。主诉肛门及周围肿痛反复发作2年余,伴少量分泌物。肛门疼痛,便后尤剧,带少量出血,不得坐卧。肛门部截石位6点位可见肛裂伴哨兵痔,距肛缘1.5cm处有一溃破口,有少量分泌物。肛内齿线处可触及硬结,有压痛。诊断为肛裂合并肛门皮下瘘。病因病机为湿热下注,热毒壅滞,热盛肉腐。
肛漏肛裂湿热下注热毒壅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4岁,男性。肛旁肿胀、破溃、流脓水反复发作十年,伴有低热。面色萎黄,气弱神疲,语音低怯,纳少消瘦,午后潮热,举步困难。舌质澹,苔白厚腻,脉象沉细无力。肛周两侧瘘管外口十余处,面积15厘米×15厘米,脓水清稀。肛门指诊示截石位6点齿线部有凹坑内口,与诸瘘管外口相通,肛门括约肌弹力减弱。辨证为湿热下注,经络瘀阻,成瘘蓄脓,气阴两虚。
肛漏湿热下注气阴两虚经络瘀阻
查看详情 →
肛漏流滋,疬串绕项,酸痛,势欲蒸脓,腰酸背痛,头蒙,鼻衄,潮热有汗。肛漏,真阴内亏,阳明湿热下注,脉细弦。面色晦暗,舌红少苔,脉细弦。鼻衄,潮热有汗,腰酸背痛,头蒙。
肛漏真阴内亏阳明湿热细弦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主诉肛漏流脓,病程逾五载。中医病名肛漏,证型阴虚,病因病机阴虚极矣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及流脓、结块作痛,切诊未提及。
肛漏阴虚流脓结块
查看详情 →
二一岁,肛有漏疡,春病至夏,形色消夺。真气先伤,不主内守,属虚象。脉左数甚。
肛漏春病夏加虚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大便坚难作痛,痔漏出水,病程已久。湿热蕴结下焦,脉细数,尺部小滑。气弱阴虚,湿热下注,便后气坠,魄门作痛。舌象未提,面色未提,声音气味未提,病史包括大便质硬难解。中医病名痔漏,证型湿热下注,病机湿热伤阳,气弱阴虚。
痔漏湿热下注阴虚气陷
查看详情 →
肛门红瘰,痔疮,湿热内蕴,病程日久,肛门内外肿胀,先痒后疼,脉弦动,眩晕耳聋,气促无力,痔疮下垂,瘦人阴亏有热,饮酒湿热下坠,精浊痔血,脉数,痰嗽色苍,能食肠血,脉细色痿,肛漏下坠,内热肠红,久痔注血,纳食不易运化,左眼眶疼痛,痔血久下,肌肉痿黄,下焦积疝痔疮,厥阴阳明偏热,痔疮下血,湿热居多,诊脉右弦左濡,下有痔漏,微寒汗大出。
痔疮湿热肾阴虚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男性,主诉痔漏复发。中医诊断为湿热流注之痔漏症。患者面色晦暗,舌质红,苔黄腻。脉弦数。病程三个月左右。病因病机为湿热下注,气血瘀阻,致痔漏反复发作。
痔漏湿热流注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