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55岁,男性。主诉为阵发性胸中刺痛、憋闷、双臂酸困,病程自1969年春季起,1972年8月加重。中医病名为心肺两虚,证型为肾阳不足、心肺两虚。病因病机为心肾阳虚、气血不足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澹苔薄白。闻诊无声音异常描述。问诊见气怯神衰、肢冷畏寒、全身困乏、心前区憋痛、睡眠不好、食欲不振、咳嗽痰多。切诊见脉缓弱而涩。血压90/60毫米汞柱,血清胆固醇488毫克%。心电图示陈旧性后壁心肌梗死,缺血型改变。
肢冷畏寒心肾阳虚气血不足胸中憋痛
查看详情 →
男,40岁,腰部酸痛,四肢不温,肢冷畏寒,口有异味,胃纳差,二便调,舌质澹,苔薄微黄,脉细,湿热内蕴,胆胃不和,肾气亏虚,络气失和,阳气失于温运
肢冷畏寒胆囊胆固醇结晶湿热内蕴胆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4岁。左足曾截除四趾,左上下肢冰冷,喜热畏寒,左下肢肌萎,左足拇趾溃烂,疮面1厘米×1厘米,色黯。余四趾已截除,创面10厘米×8.6厘米,腐肉呈黄绿色,跖骨外露,脓水异臭,外周肤色黑,剧痛,夜间尤甚。腘、胫后、足背动脉不能触知。舌澹,苔薄,脉沉细。血流图示左足曲线低平波,血管弹性消失,搏动血流量显着偏低。脱疽病程9年,脾肾阳虚,寒邪侵袭,血脉凝滞,趾端失于温煦,气血不达。
肢冷畏寒脱疽脾肾阳虚血脉凝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50岁,睡时汗出、醒则汗止1年,腰膝酸软,肢冷畏寒,脘腹冷痛,纳呆食少,大便溏,小便清长,口澹不渴,神疲乏力,心悸气短,面色少华,气短懒言,舌质澹,苔白滑,脉沉细,脾肾阳虚,阳虚不摄之盗汗证
肢冷畏寒盗汗脾肾阳虚心阴暗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9岁。主诉风湿病史,四肢关节疼痛、下肢屈伸不利,心悸、短气2年余,近1周心慌、气短、疲乏无力、肢冷畏寒、心前区憋闷、全身浮肿。体征见端坐呼吸,两腋下湿性啰音,心界扩大,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雷鸣样杂音,面及下肢浮肿。中医辨证为风湿阻络,心脉痹阻,阳虚水泛,气虚血瘀。舌暗澹,边尖瘀,苔白滑,脉弦涩。
肢冷畏寒风湿病史心脉痹阻阳虚水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男性。神疲乏力,心悸唇青1年。心率45次/分,血脂胆固醇偏高,入夜难以入眠,手足发冷。舌胖苔薄白腻,脉小迟。中医诊断心悸,辨证心阳痹阻之证。
肢冷畏寒心律失常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,男性,主诉全身关节酸痛,以肘膝关节为剧,病程五年。中医诊断为痛痹,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,以寒邪为主,湿邪次之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沉细。面色苍白,四肢不温,精神倦怠,纳谷寡味,便稀溲清。关节肿胀酸痛,屈伸不利,恶风畏寒。
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炎痛痹寒邪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腹痛异常,口不渴而泻,小溲全无,吐极苦。脉细数而弦,肢冷畏寒。诊断为新凉外束,伏暑内发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未提及。
肢冷畏寒霍乱新凉外束伏暑内发
查看详情 →
余某,62岁,男性。心率减慢3~4年,伴头晕、心慌、疲乏无力、肢冷畏寒、胸闷憋气,夜间昏倒4次。舌质澹,边有齿痕,苔薄白。脉结代而细。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,心阳不振。病程较长,症状以心率异常、畏寒、头晕为主。舌象淡,边有齿痕,脉细弱。
肢冷畏寒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脾肾阳虚心阳不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4岁,女性。主诉五更泻,心腹冷痛且胀,肢冷畏寒,谷纳不香,劳累后加剧。中医病名五更泻,证型脾肾阳虚,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,寒湿内盛。望诊苔薄白,质澹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心腹冷痛、肢冷畏寒、谷纳不香。切诊脉沉细无力。
肢冷畏寒五更泻脾肾阳虚腹冷痛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女性。主诉遍体浮肿已10余年。皮肤板紧,按之无凹陷,毛发脱落,尿量减少,腹胀加剧,卧床不起,口臭,便秘,言语欠清,声音低哑,面红,肢冷畏寒。辨证肾脏阴阳两虚,水湿聚积皮肤,肠夹湿滞郁热。望诊面色红,舌质红,苔白腻。闻诊口臭。问诊有便秘、尿量减少、言语不清。切诊脉弦滑。二诊时浮肿明显消退,活动能力改善,肢体温暖,口臭已除,腑气通畅,小便量多,言语清响,皮肤皱软,脉沉弦,舌苔薄白质澹。
肢冷畏寒肾阳虚肾阴虚水湿积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