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进性肾炎(火炽伤阴)医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邓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15岁
- 职业:学生
- 入院日期:1987年1月17日
主诉
两岁时曾患黄疸,体质素虚。10天前碰伤小腿,继发感染,随即咽喉红痛,疼痛缓解后,即颜面浮肿,四肢远端肿胀,恶寒发热,经门诊治疗未效,17日呕吐神烦,急诊入院。
体征
- 体温:37.5℃
- 血压:130/90毫米汞柱
- 血常规:白细胞12×10/升,杆状1%,分叶78%,淋巴细胞21%,红细胞3.73×1012/升,血红蛋白11.8克
- 尿素氮:51.7毫克%
- 二氧化碳结合力:36容积%
诊断
- 西医诊断:急进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
- 中医诊断:急进性肾炎
初诊
- 日期:1987年1月23日
- 症状:浮肿减退,小便反转深黄带赤,神烦,心悸,纳呆,呕逆
- 体征:眩晕跌仆,昏不知人,汗出
- 心电图: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(呈三联律)
- 尿检:血红蛋白尿阳性,蛋白(+++),红细胞(+++),白细胞(+),尿素氮升至55毫克%
初诊方剂
- 药物:
- 龟板25克
- 生地30克
- 知母15克
- 黄柏15克
- 洋参15克
- 麦冬15克
- 天冬15克
- 北黄芪20克
- 甘草5克
- 旱莲草20克
- 白茅根30克
- 银花炭10克
24日方剂调整
- 症状:精神稍振,血尿如前
- 药物:前方加阿胶15克
26日会诊
- 症状:眩晕已止,脉结代亦渐减,溺红稍澹,转浑浊,口秽,腹满,心烦,4日未解大便
- 体征:正气稍振
- 方剂:
- 西洋参15克
- 元参25克
- 生地30克
- 麦冬15克
- 大黄12克
- 滑石25克
- 白茅根30克
- 蒲黄10克
- 栀子15克
- 琥珀10克
- 甘草5克
- 露兜勒根30克
- 其他:鲜崩大碗500克捣汁和服
后续治疗
- 症状:烦热大减,能进食,小便量亦增,脉之结代仍见于清晨时,尿素氮降至40毫克%
- 体征:尿检:蛋白(++),红细胞(+++),血红蛋白尿阴性
- 方剂:西洋参10克,阿胶20克,麦冬15克,白芍25克,炙甘草5克,生地30克,怀山药20克,茯苓20克,萸肉15克,丹皮15克,泽泻25克,女贞子20克,旱莲草20克
出院情况
- 出院日期:3月3日
- 检查结果:
- 血象:白细胞8×109/升,分叶68%,淋巴细胞32%
- 红细胞3.84×1012/升,血红蛋白11.2克
- 尿素氮23毫克%
- 二氧化碳结合力61容积%
- 小便未见异常
按语
- 按语:此病血氮升高,血尿如注,眩晕失神,脉结代,心动悸,显示心肾功能皆受损害,而病能速愈者,关键在于权衡邪正消长之机。在湿热邪甚鸱张之际,猝然晕厥,血尿,脉结代,故急急益气、强心、育阴潜阳以止血,无暇顾及湿热。《伤寒论》177条云:“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”。既曰“伤寒”,是知尚有邪气未解也,而脉结代,心动悸,则都城震撼,虽有邪气,而攻取之法,亦无所施,待里虚渐复,方可攻邪。何氏遵仲景之法,故先用参、芪、龟、地以匡其正;次用大黄、滑石、栀子、崩大碗以攻其邪,又于扶正剂中,佐以凉血清火,祛邪方内,辅以益气养阴,此临证变化之妙也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