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医案
基本信息
- 性别:女
- 年龄:40岁
- 职业:职工
- 初诊日期:2010年2月5日
初诊情况
1. 主诉
- 患者自幼脾胃虚弱,消化较差。
- 2年前出现餐后胃脘痞满,时有嗳气。
- 大便时干时溏。
2. 既往治疗
- 就诊当地医院,行胃镜检查提示:慢性胃炎。
- 钡餐造影检查提示:慢性胃炎、胃下垂。
- 曾服用奥美拉唑、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、复方铝酸铋等西药及健胃消食片、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,效果均不明显。
- 后又断断续续服用中药汤剂2月余,微有小效,但始终未彻底治愈。
3. 刻诊
- 胃脘痞满,食后加重。
- 时有嗳气。
- 按之胃脘至脐下3指痞硬。
- 身疲体倦。
- 睡眠不实。
- 不思饮食。
- 大便时干时溏。
4. 体征
- 舌体瘦,舌质红,苔白。
- 脉细滑。
5. 西医诊断
- 慢性胃炎、胃下垂。
6. 中医诊断
- 胃缓。
7. 证属
- 脾虚停食,运消无力。
8. 治法
- 行气消痞,健脾强胃。
9. 方药
- 枳术丸
- 处方:枳实9g, 炒白术18g, 荷叶9g(后入),炒内金9g(捣),炒谷芽18g, 西洋参6g。
- 14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二诊情况
1. 服药后反应
- 药后仅食后胃脘痞满,按之胃脘至脐下微有坚硬。
- 嗳气消失。
- 精神好转。
- 纳食增多。
- 睡眠仍不实。
- 大便正常。
2. 体征
- 舌体瘦,舌质红,苔白。
- 脉细。
3. 方药调整
- 初诊方加炒枣仁18g(捣),小麦30g。
- 继服20剂而愈。
按语
- 患者自幼脾胃虚弱,消化较差。
- 中医认为,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若长期脾胃虚弱,受纳失司,运化不及,则升降失司,斡旋无力,以致饮食停滞不消,形成脾虚停食,运消无力的基本病理机制。
- 胃脘痞满,餐后加重,时有嗳气,按之胃脘至脐下痞硬,身疲体倦,睡眠不实,不思饮食,大便时干时溏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都证实了这一点。
- 既然本案的病机是脾虚停食,运消无力,故治则当以健脾消痞,以助运化。
- 方药当选《脾胃论》枳术丸(枳实、白术、荷叶)行气消痞,健脾强胃,加鸡内金、谷芽消积磨食以助运消,再加西洋参补气养阴生津。
- 此处用西洋参不用人参是因舌体瘦,舌质红,不但脾气虚弱,而且胃阴耗伤,故用西洋参补气益脾,且益胃养阴。
- 本案与病案七实属同一证型,均为脾虚停食,运消无力形成的胃缓,但此案是脾虚停食,运消无力兼有胃阴损伤,彼案是脾虚停食,运消无力,只限定于脾气虚弱,并无胃阴损伤,故本案用西洋参补气益脾,益胃养阴,而彼案用人参健脾益气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