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气和胃,降逆通瘀法治残胃炎胃痛痞胀中虚气滞,胃络瘀阻案

患者信息

  • 姓名:陶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57岁
  • 职业:工程师
  • 初诊日期:1997年10月27日

主诉

上腹部疼痛痞胀反复发作15年,加重1月。

病史

  • 病程:1972年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行胃次全切除术(BillrothⅡ式)。
  • 症状:术后10年,1982年起几乎每年春秋易发,症见上腹部隐痛、痞胀,饥时痛,食后亦痛,纳谷减少,胃中嘈杂,甚则黑便,长期间断服用雷尼替丁、泰胃美、吗丁啉、三九胃泰等中西药,症状时轻时重。
  • 近期症状:今年入秋以来,又见胃脘隐痛,刺痛,晨起空腹为甚,纳呆食少,食后脘痞作胀,嗳气、呕苦、咽干,大便易溏,日1~2次。
  • 检查:胃镜提示“吻合口糜烂、溃疡,重度浅表性残胃炎伴胆汁反流”。大便查见霉菌感染。

诊查

  • 形体:消瘦
  • 面色:少华
  • 神疲乏力
  • 舌象:质暗红边有瘀斑,舌下静脉增粗迂曲,苔薄腻微黄
  • 脉象:细
  • 腹软
  • 中脘部压痛明显
  • 肝脾不肿大

临床分析

  • 证属:中虚气滞瘀阻证
  • 病因:病久脾胃气虚,加上手术损伤,胃气不振,精微不足,气血亦亏,故常觉神倦乏力,容易疲劳。
  • 症状:胃脘痞胀不适,甚则隐痛,胃失和降则嗳气、嘈杂,胆汁上逆至胃,故自觉口苦,脾虚而健运失司,故大便易溏次多,病久由气及血,气滞而致血瘀,胃手术次全切除,术中切割缝合,更易使血瘀留滞,故见舌有紫斑,舌下静脉迂曲。
  • 脉象:濡弱或细弦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