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炎、胆石症诊治新析
病因与辨证
胆囊炎、胆结石属中医“胁痛”、“胆胀”、“黄疸”等范畴。其成因多系饮食偏嗜,饥饱失常,辛辣肥厚,嗜酒过度等,致脾胃损伤,运化失职,气机壅塞,升降失常,土壅木郁,湿浊内生,郁而化热,熏蒸肝胆,疏泄失职。瘀血阻络,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,阻塞肝络,气机不行,肝脉不畅,也可形成疏泄失职。肝胆互为表里,肝失疏泄,久而累及胆腑,精汁通降不畅,胆府通降失常,胆汁久积成石。
辨病与辨证相结合
胆囊炎、胆结石有多种证型,应在辨证基础上,配合现代检查方法,明确胆囊和胆管功能情况,结石的部位、大小、数目、性质,同时也可适当加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菌、消炎、消石、化石、溶石、排石的药物,如海金沙、琥珀、内金、公英、冬葵子、姜黄等以提高疗效。刘老特别强调,绝不能不分主次,单纯选用利胆排石药物拼凑成方,这样既不能保证疗效,又损害健康,而恰当的辨病是提高疗效,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保证。治疗胆囊炎、胆结石应根据中医整体辨证的理论,针对病因,以标本兼治的原则,确定理、法、方、药,还可专方效药妙用。
经验方
胆宁汤
- 组成:姜半夏8
12g, 川黄连610g, 嫩黄芩1015g, 澹干姜26g, 金钱草2030g, 广郁金1015g, 太子参1030g, 炒枳壳812g, 生大黄58g(后下),粉甘草35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