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案整理

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姓名:郝某
  • 性别:女
  • 年龄:28岁
  • 职业:粮店职员
  • 住址:常德市高山街
  • 就诊日期:1999年5月11日

初诊情况

1. 主诉

  • 反复心情抑郁,情绪不宁,胸部满闷,胁肋胀痛3年。
  • 因其兄患乙肝肝硬化病故,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为乙肝病毒携带者。

2. 现病史

  • 3年前因兄患乙肝肝硬化病故,便去医院检查,发现自己为乙肝病毒携带者,其后整天抑郁寡欢,睡眠不好,胸部满闷,右胁肋疼痛,惶恐不可终日,如有人将捕之。
  • 多方医治效果不佳而来诊。

3. 体征

  • 心情抑郁,胸闷、心中悸动,右胁肋及乳房胀痛,随情绪波动而增减。
  • 脘腹胀闷,不思饮食,便溏不爽。
  • 得叹息或矢气则舒。
  • 头重,噩梦纷纭,月经愆期。
  • 夜尿频多。
  • 舌澹红,苔薄腻,舌下脉络纡曲。
  • 脉弦。
  • 肝功能检查正常。
  • 乙肝六项:乙肝表面抗原阳性,S/N:48.3, 抗HBe(+)。

4. 辨证

  • 辨证:肝气郁结,湿毒久羁。

5. 治法

  • 疏肝解郁,理气通络佐解毒化湿。

6. 方药

  • 柴胡8g, 白芍8g, 香附10g, 枳壳10g, 川芎8g, 甘草6g, 丹参15g, 蚤休15g, 煅牡蛎20g, 川楝子8g, 郁金8g, 合欢花12g。
  • 30剂,一日一剂,水煎服。

复诊情况

1. 服药后反应

  • 服30剂后,胁肋疼痛减轻,余症缓解,饮食、睡眠可,情绪转佳,仍心悸,夜尿多。
  • 舌澹白,苔薄微腻,脉细弦。
  • 肝功正常。
  •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,S/N为21.6。

2. 调整治法

  • 守上方加桂枝、云苓。
  • 柴胡8g, 白芍8g, 香附10g, 枳壳10g, 川芎8g, 甘草6g, 丹参15g, 蚤休15g, 煅牡蛎20g, 川楝子8g, 郁金8g, 合欢花12g, 桂枝4g, 云苓8g。
  • 水煎服,一日一剂。

三诊情况

1. 服药后反应

  • 服上方30剂后,饮食、精神均恢复正常。

2. 治疗方案

  • 继以舒肝转阴5号片,疏肝健脾和胃解毒(抗乙肝病毒)法清除余毒,共计服用四个月。

3. 复查结果

  • 复查,乙肝表面抗原转阴,其HBsAg定量指数为:S/N为0.54,随访多年一切正常。

按语

  • 肝具有疏通血气,调达人体气机,促进升降出入的重要生理功能。
  • 其一,疏泄情志,参与神经精神活动调节,所谓肝气滞则心气乏,亦参与心理活动的调节;其二,疏泄胆气以主决断,疏泄胆汁以助运化;其三,疏泄能健运脾土协调升降;其四,调和气血;其五,调畅月经疏通水道。
  • 一旦失疏则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,若肝气郁结,肝疏不及,可见两胁胀痛,精神抑郁,胆怯如有人将捕之,脘腹胀闷,月经愆期等,若肝气有余,疏泄太过,可见烦躁、失眠、头痛等。
  • 前者治疗当以疏肝解郁为主,选柴胡疏肝散,而后者则以平肝抑木为主,选用丹栀逍遥散。
  • 本病临床表现虽较复杂,但初诊时病机则很单一。皆由肝气郁结所致,朱丹溪《格致余论》提出“司疏泄者,肝也”,肝郁胁痛者,悲哀恼怒,皆伤肝气。凡此者乃气滞为主,当调气为先。
  • 故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。方中柴胡,枳壳,香附疏肝理气,佐川芎、白芍和血养肝,防过于香躁劫伤肝体,甘草甘缓和中,川楝子行气止痛,合欢花养血安神,郁金血中气药,丹参功同四物,两药合用于养血活血与行气之中,配煅牡蛎敛肝潜阳,蚤休解毒化湿,以期疏肝解郁,解毒化湿之功。
  • 二诊少佐桂枝意在温通心阳,用云苓通调水道。
  • 该例患者后期则运用“舒肝转阴5号片”连续服用四个月,舒肝健脾、和胃解毒,以达清除乙肝病毒为目的。
  • 经复查,其HBsAg定量S/N为1.54(低于正常值2.1),故认为已转阴告愈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