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纵膈转移医案

患者信息

  • 姓名:黄某某
  • 性别:女
  • 年龄:45岁
  • 住址:深圳南山区
  • 就诊时间:2007年9月27日至2010年5月29日

病案简述

患者因反复性气促、咳嗽1年多,引致胸闷、胸痛2个月后,于2007年9月14日至9月25日入住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。诊断为“左肺中央型支气管鳞癌合并感染,纵膈转移、淋巴肿大,左下肺阻塞性肺气肿”。住院治疗12天后,因气促咳嗽、胸闷胸痛、咳痰带血、潮热自汗、盗汗等症状未能减轻,经亲友等人介绍后于2007年9月27日到本所求治。

首诊概况(2007年9月27日)

  • 头面肤色:偏黄晦
  • 双目下睑胞:虫卵样粟疮(对应肛周湿毒、内痔、蛲虫为患)
  • 唇口上下部位:血湿所致之疹疮(对应脾肠有伏毒,既往有经带失正史)
  • 双目内角下方:陷而赤晦甚(对应脾虚肠滞、长期尿短赤浊)
  • 头额及项下:自汗或盗汗(对应肠滞、肺虚表不固)
  • 主诉:咳嗽胸痛、咳咯之痰带有血丝

病案分析

  • 病起原因:肠滞尿浊,浊毒逆冲而致的气逆气促、咽痒咳嗽
  • 既往治疗:对抗性药物的反复使用,使浊毒痰脂积于肺胸,瘀聚日久而致恶疾,病根在脾肠、二便及妇科之疾
  • 住院期间CT及X光检查:射线波粒对胸肺的正邪双方都具有一定刺激,导致抗争加剧,每次检查过后,胸痛咳嗽等症状都会加重
  • 治疗建议:不可滥于检查,应以呼吸能否趋于平顺、食饮睡眠是否良好、大小便排解是否畅利有序、机体是否轻松有力为健康与否的主要依据
  • 整体认识:对生命现象的整体恒动、气血脏腑、身躯各部的平衡协调,切不可割裂认识,否则有顾此失彼,治标误本之嫌
  • 排解机制:大便小便、汗泄及经带等是排解体内浊毒的最主要机制,呼吸食饮及睡眠是维护健康的最有效补给
  • 治疗依据:应密切关注上述相关方面的变化状况,此乃鉴别治疗方药是否对症、是否有利于康复的最主要依据
  • 治疗禁忌:不可迷恋于具有麻醉性、抑制性掩盖痒痛的治疗药物,应充分认识其伤害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