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,28岁,主诉甲亢半个月,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、手抖、心悸、易出汗、五心烦热、急躁易怒、口干、神疲倦怠、气短、月经愆期。辨证为气阴两虚,心肝火旺,热毒内蕴,痰瘀互结。望诊见舌质红,苔薄白微腻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包括症状及病史。切诊脉细弦。
心悸气短甲亢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1岁。主诉气短、心悸、头晕、纳差、胸闷喜太息、多汗、左胁下癥块、四肢皮下紫斑、四肢关节疼痛。舌淡苔少有暗蓝色淤斑,脉沉细而左略大于右。证属脾肾两虚淤毒型而偏于脾虚。病程较长,病情复杂,涉及多系统症状。
心悸气短脾肾两虚淤毒型
查看详情 →
男,69岁,胸闷、胸痛反复发作近20年,加重4年。胸痹,气虚血瘀。舌苔白,舌质黯红,脉弦。病程长,高血压病史15年,高脂血症10年,陈旧性心肌梗死史。胸痛伴气短、心悸、出汗,活动后加重,餐后食管烧灼感,大便干。
气短心悸胸痹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70岁,心悸耳鸣,口干乏力,口苦无味,舌质红,苔薄,脉细小结代,术后气血亏虚,脾肾不足
心悸气短子宫内膜癌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女性,主诉气短、乏力1月余,病程1月。气短、乏力、动则气喘、心慌、腰膝酸软、左下肢及手中指麻木,神疲思睡,睡眠时间延长。舌质澹,苔白滑面大,较厚,舌下脉络黑紫。脉小滑数。中医诊断虚劳,证属脾肾两虚,风湿阻络。
气短心悸虚劳脾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女性。腹部持续疼痛,便次增多,大便溏稀并带脓血。乙状结肠腺癌,术后人工肛门造瘘。面色苍黄无华,舌质暗有瘀斑,舌边齿痕,苔白根黄厚腻,脉细滑。舌红有瘀点,苔白腻,脉细滑。舌质暗红有瘀点,苔白根黄白腻,脉细滑无力。舌质有瘀点,苔薄白根略黄,脉沉细。舌澹红,苔薄白。舌稍暗,苔薄白。中医诊断肠风、肠蕈。病因病机涉及湿毒、瘀血、脾虚、气虚。
气短心悸肠风肠蕈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1岁。主诉心慌、胸闷2年余,伴阵发口干、气短、胸痛,乏力、腹胀、胃脘不适。西医诊断为心肌缺血(红血性心脏病)。中医辨证为血热、血瘀、心络不通。舌质紫黯,苔黄厚腻,脉细数而涩。口唇紫黯,眼球充血稍突出,钩状指阳性。红细胞7.24×10¹²/L,Hb22.2g/L。
心悸气短红血病血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4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、胸闷两年余,加重1月。病史中有冠心病、房室传导阻滞及慢性肾炎病史。初诊见面色苍白,头晕耳鸣,心悸频作,胸闷气急,神疲乏力,动则汗出,腰酸腰痛,胃纳不佳,睡眠欠佳。舌苔薄腻,脉细而促急。中医诊断为气阳不足,阴血亏耗,血行不畅,肾阳虚弱。病机为宗气内虚,损及阳气,下损肾之元阳,致心肾阳气虚衰。
气短心悸冠心病慢性肾炎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