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证+少阳证

患者48岁,男性,周期性高热,每次持续3~6日,体温39℃以上,周身肌肉关节酸痛,心烦心悸,纳少欲呕,肝脾肿大,淋巴结肿大,热退后肝脾可回缩。主诉每月高热1次,持续14年,发热时口苦、咽干、周身痛楚、纳少、时欲呕,热退时汗出、脱肛。舌苔黄腻、舌质澹,脉弦细。症状包括发热恶风寒、周身酸痛、自汗、口苦咽干、纳少不馨、时欲呕、胸胁胀满而痛。
少阳证太阳证周期高热脾虚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8岁,女性。主诉恶寒、发热3天伴口苦、咽干1天。病程3天。中医诊断感冒,证属太阳、少阳合并证。望诊舌淡,苔薄白。闻诊未见特殊。问诊见鼻塞、恶寒、发热、自汗、恶心、胃脘冷痛、口苦、咽干。切诊脉浮弦。
太阳合并少阳证感冒胃脘冷痛口苦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62岁,间歇性发热80余天,咳嗽咯痰16天,症状加重6天。舌质红少津,脉细数。发热前寒战,背部如浇冷水,体温达39.8℃,伴全身酸痛,咽痒干咳,口渴不欲饮,口苦口酸,时有恶心,大便溏烂。三阳证,少阳证,太阳证,阳明证,热炽伤津阴虚证。
少阳证发热未作热炽伤津阳明证
查看详情 →
52岁男性,主诉门脉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、腹水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属少阳证,证型为邪据少阳、阴阳失调、虚火上炎。望诊见舌苔白厚腻,口舌生疮;闻诊无明显描述;问诊见寒热往来、口苦咽干、胸胁苦满、头晕恶心、默默不欲饮食、小便黄而量多;切诊见脉弦细无力。
少阳证门脉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水
查看详情 →
18岁女性 发热五六天 寒热往来 汗出不彻 咽干口苦 胸胁满闷 小溲短赤 便结 外感风寒 少阳而太阳表证未罢 舌红苔薄白 脉弦数 舌红苔薄黄 脉缓 外感风寒 少阳证 肝胆郁热 痰热壅肺
少阳证发热待查太阳表证寒热往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近五旬,头痛寒热,骨痛自汗。头痛、寒热、骨痛、自汗。脉浮弦兼洪长,两尺极微。太阳症未除,兼少阳、阳明。面色无华,舌淡苔薄。声低气短,无特殊气味。神倦,脉弱。神昏谵语。
太阳证少阳证头痛寒热
查看详情 →
发热恶寒,头项强痛,无汗胸痞,脉浮紧细。证属正伤寒。面色苍白,舌苔薄白。声音低微,气息短促。病程两日,太阳证未罢,阳明少阳证已具。形疲体酸,思纳谷。脉浮紧细,舌淡苔薄白。
阳明少阳证伤寒证太阳表证脉浮紧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表里俱发热,胸膈满闷,呼吸不利,夜不能寐。脉浮弦有力,舌苔白厚,大便三日未行。病位涉及太阳、阳明、少阳,诊断为温病。病因与外感风邪、情绪郁结有关。胸膈满闷、呼吸不利因怒气挟风邪痰饮凝结所致。
太阳证少阳证温病阳明证
查看详情 →
男,54岁。主诉双太阳穴胀痛,恶寒发冷,发热,体温≤38°C,口中不和,胸翳。病程半个月。中医病名少阳病,证型少阳证,病因病机外感后邪传少阳。舌色略暗瘀,苔白腻。六脉浮弦,至数平。
头痛口干苦胸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男性,主诉右侧头部搏动性胀痛,痛连后颈,病程自2002年春始,反复发作。中医诊断为偏头痛、血管神经性头痛。证型为风寒湿之邪入中少阳、太阳两经。舌苔薄白微腻,质澹红,脉弦缓。
少阳证太阳证偏头痛风寒湿
查看详情 →
女,31岁,发热一个月,午后尤甚,体温39.5°C,怕冷汗出,头眩,口干苦,胸闷,喜饮,少食,大便每周一次,粪如粒状。舌尖偏红,湿润,脉细。辨证为三阳合病,太阳、少阳、阳明三经合病。
太阳证少阳证发热三阳合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6岁。主诉咽痛,咳嗽4天。主要症状为咽痛、咳嗽、咯黄色痰、口苦、纳差、略有恶心。舌质红,舌苔白少津,脉滑。中医诊断为咳嗽,太少合病证。病因病机属外感风热,邪犯肺卫,肺失清肃,气机不利。病程4天。
急性咽痛咳嗽太少合病风热证
查看详情 →
女,17岁,恶寒发热,腰背困疼,鼻塞声重,身困肢疼,时值夏月却着夹层衣服,口苦不欲咽,咽干不欲饮,舌苔薄白而润,脉浮弦,诊断为太阳少阳并发症,病程3天。
感冒太阳伤少阳郁身困肢疼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