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68岁,女性。主诉咳嗽、气喘反复发作20余年,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5天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0余年。症状包括咳嗽气喘、吐白稠痰、心悸胸闷、形寒肢冷、自汗乏力、双下肢浮肿、不能平卧。舌质紫黯,舌下青筋显露,苔白腻。脉三五不调。体检示颈静脉充盈、口唇发绀、双肺底湿啰音、心界扩大、心率114次/分、肝肋下3cm。中医诊断肺胀、悬饮。辨证肺心两虚,痰瘀痹阻。
肺胀悬饮心肺虚衰痰瘀痹阻
查看详情 →
男,49岁,主诉脉迟,病程20年。胸闷气憋,心前区隐痛,疲乏,畏寒,四肢麻木。舌体胖嫩,质澹紫,边尖见瘀斑点,苔白滑,脉迟涩。中医病名属怔忡,证型为脾肾阳虚,阴寒内盛,心脉失统,血脉瘀滞。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,阴寒内盛,气血不运,瘀阻心脉。
脾肾阳虚心脉失统血脉瘀滞阴寒内盛
查看详情 →
76岁女性,主诉胸闷胸痛、胸痛彻背、背痛彻胸、肢冷汗出、咳嗽气促、头晕气短、双下肢浮肿,病程17年。中医诊断脾肾阳虚,痰瘀交阻。舌苔白滑,舌体胖大有齿痕,舌质红绛有瘀斑瘀点,舌底静脉粗紫黑。脉左沉紧而涩,右弦细而滑。
冠心病脾肾阳虚痰瘀交阻心功能不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6岁。主诉为咳、腰背掣痛、咳而遗溺、咯白泡沫痰、汗出不畅、腰痠肢楚、纳差、口不渴。中医病名为膀胱咳证,证型为风寒束肺,入忤膀胱。舌苔薄白,脉象浮缓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内损肾气,肾系胞宫,因子宫切除术致肾气伤损,冰库工作感寒,太阳标本齐病。
膀胱咳证风寒束肺肾气亏虚腰背掣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盛、胸膺闷损而热、心下悸、气机不畅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属咳嗽,证型为湿热并盛、肺气不降。病因病机为湿热相郁、肺气失宣。望诊见舌苔白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咳嗽痰盛、胸膺闷损、心下悸。切诊脉弦滑,二诊脉滑数,六至以上。
心下悸动湿热并盛肺气不降咳嗽痰盛
查看详情 →
76岁男性患者,左侧肢体不自主舞动,病程自2010年11月28日起。主要症状为左侧肢体大幅度、快速不自主舞动,伴肌力下降、肌张力减低。头颅MRI示双侧半卵圆区、放射冠、左小脑半球陈旧性脑梗塞,右侧丘脑、内囊后支急性脑梗塞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中医诊断为运动障碍,病因病机为丘脑缺血性病变,导致基底核环路功能失调,出现舞蹈样动作。
急性脑梗塞运动障碍肝风内动阴虚生风
查看详情 →
女,十余年前始有劳后足跗浮肿,怔忡悬悸,嘈杂易饥而不能食,通夜不寐。舌干白糙厚,脉弦细郁涩。心气虚馁,水凌火位,心神肾志不能吸纳,水性就下反逆上行,咳呛气逆,肺气失于肃化。心阳衰弱,肾水泛溢,凌于心位,为怔忡悬悸,上犯肺脏为喘咳,自戕本脏,为小溲涓滴,面浮跗肿。脉濡细虚数,舌白苔垢腻。阳气渐复,水气渐消,诸恙衰退,咳呛平,心下筑筑跳动之势稍瘥。寐安,间有梦呓。心火明,肾水温,肺金清,三者治而决渎行。肾虚水泛,凌心犯肺,病程十余年。
怔忡悬悸水凌火位心气虚馁肾水泛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8岁,男性。长期发热7~8年,下午及晚上发热,腰以下如火烤,汗出怕风。自觉发热,恶风,汗出,胸胁痞满不舒。舌淡红、苔薄黄,脉浮弦。辨证为太少合病。复诊时舌红、苔黄腻,脉缓,辨治为痞证。
太阳中风少阳证太少合病
查看详情 →
李妇,心下悸、气逆不舒,脉大而弦滑,苔白腻,病机为肝郁脾湿,中脘气阻。
心悸气逆肝郁脾湿中脘气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突发四肢厥逆、消渴、气上冲心、腹痛、吐蛔、烦躁,平素胁下有痞气,此次旧病复发,脐旁痛引少腹,一夜昏厥数次。脉象沉弦有力,症状有时静,有时烦。诊断为蛔厥,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,内有宿疾,气机逆乱,寒热错杂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蛔厥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与内伤宿疾相搏,气机逆乱。
蛔厥四肢厥逆消渴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体瘦,有痰饮病史。恶寒,头痛,发热,心痛,神疲,心悸,头眩,坐立不稳,筋肉不舒,皮肤干燥,血脉色转褐,脉细小而弱。面色苍白,舌象未提。声音低微,无特殊气味。病程未明。中医病名未明,证型属虚证,病因病机为虚损、痰浊凝滞、气血不足、水气内停。脉细弱,舌淡。
血少痰浊凝据里寒筋脉牵掣
查看详情 →
郭妇,经闭五月,少腹胀痛,心下悸,带下多。舌苔白腻,脉滑数。湿热郁阻。
心下悸经闭少腹胀痛带下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6岁,病程一年半。主诉心慌不安、阵发性心跳停搏感,伴有胸闷、口干、乏力、大便溏。舌苔薄腻色淡黄,舌质偏暗。辨证属阴阳失调、气阴两虚、心神失宁。脉小弦。
心悸气阴不足阴阳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男性。头目昏眩,心悸,左肩背疼痛,左侧上肢拘急麻木,腰膝冷痛,夜尿频多。颈椎病。辨证属阳虚、血虚,水泛所致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心下悸,头眩,上肢拘急麻木,腰膝冷痛,夜尿频多。脉沉迟。
颈源性眩晕肾阳虚水气内动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
8岁男性患者,主诉呕吐,病程自7岁起,持续较久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细数。中医诊断为少阳证,病因病机为少阳郁火犯胃,胃失和降。
呕吐少阳证肝胆郁火胃失和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女性。胃痛10多年,饭后痛,粥后胀而不痛,腹知饥而食不下,喜热饮食,口不渴,心下痞硬胀满而喜按,心下悸,大便三四日一行,先硬后软成条,粪色灰黄带黑,四肢乏力。脉细弱。面色无华,舌淡苔白。心下及胸口痞硬胀痛,胃纳增加,大便正常,四肢有力。脘腹微胀,面部微浮,睡眠较差。胃痛基本痊愈,面浮消退,夜寐安,口味好,饭后胃脘稍感不适或吐酸水,腹饥未食时隐痛,得食则止。
胃痛心下痞硬胃纳不佳大便灰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女性。主诉心悸、气短、头晕、目眩、身颤动、振振欲擗地、恶寒畏风、腰背酸软、手足不温、纳食不香。舌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肾阳虚证。病因病机为肾中阳气虚弱,不能濡养筋脉,水气凌心而悸,上逆作晕。
心悸身颤肾阳虚水气凌心
查看详情 →
37岁,眩晕,行路足软欲仆,病程未提及,眩晕,肝阳上亢,外感风寒,面皖白,舌嫩苔白润,脉沉有力
眩晕足软欲仆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46岁女性,阴挺,头晕头痛,小腹作胀,阴中作痛,小便淋漓,肌肉内颤动,手臂、舌头冷麻,手指无力,走路如登云雾,头晕耳鸣,心悸胸闷,腰酸体怠,舌赤无苔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属肌肉颤动,证型为血虚肝亢,病因病机为久病中气不足,气血虚弱,血虚不能养肝,肝阴不足,肝亢风动。
气血虚弱肝阳偏亢肌肉失养心悸头晕
查看详情 →
年近四旬,心劳积久,脂液不充,脾阴大亏,心下悸,怔忡,饮食不为肌肤,舌蹇语瘖,足痹不用。心肾不交,肾脉不营舌络。舌赤苔白,脉象濡。
心劳积久心肾不交脾阴大亏舌蹇语瘖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