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前区闷痛

患者女性,42岁。主诉高血压六年,血压波动较大,伴头痛失眠,曾昏倒一次,心前区疼痛,胸闷气急,手足麻木,上肢蚁走感。中医诊断心悸、肌肉瞤动、腹部跳动、血压上升时汗出、精神体力疲困异常。脉迟,右细弦,舌淡润。病程六年,精神创伤史,心率40/分,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。
心前区闷痛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
查看详情 →
杨某,72岁,男性。胸闷胸痛阵作10年,加重1个月。心前区闷胀而疼,胸闷憋气,心悸气短,头晕乏力,纳差食呆,形体肥胖。舌质黯、苔白腻,舌体胖边有齿痕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胸阳不振,痰瘀痹阻。
心前区闷痛胸痹胸阳不振痰瘀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8岁。主诉心前重压闷痛,下肢浮肿。病史高血压3年,形体肥胖,面浮色苍,平卧气促。血压170/110毫米汞柱。舌胖边有齿印及瘀斑,苔腻。脉沉细而不均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型为痰浊瘀聚,心阳不振,脉络不利,血瘀气滞,湿郁痹阻。眼底动脉硬化I~Ⅲ级。心电图示不完全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。
心前区闷痛胸痹痰浊瘀聚心阳不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4岁,男性。阵发压迫样心前区闷痛3年,加重1个月。乏力,纳差,腹胀吞酸,大便黏而不爽。面色晦暗,舌暗红边齿痕,苔白厚腻。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心脾不足,痰气阻脉。病程3年,近1个月加重。
心前区闷痛心脾不足痰气阻脉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6岁。主要症状为心前区闷痛,劳累诱发,持续3~5分钟。伴随神疲嗜卧、形体肥胖、夜寐不安、大便溏泄。舌象唇舌暗,舌尖有瘀斑,舌苔腻。脉弦涩。中医诊断为心脉瘀阻、脾虚湿盛。病机属脾虚湿盛,痰瘀互结,阻滞心脉。
心前区闷痛心脉瘀阻脾虚湿盛痰湿血瘀
查看详情 →
63岁男性,心悸头昏,夜寐不宁,腰酸腿软,心前区时觉闷痛。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属营血亏虚,阴精暗耗。病因病机为下元不足,思虑劳心过度。
心前区闷痛下元不足营血亏虚心悸头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1岁。主诉胸部闷塞、眩晕、精神困倦、四肢乏力沉重、口咽干燥、夜寐梦多。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之胸痹,兼有肝肾阴虚之候。舌质红绛而根部有薄白之苔,脉沉涩。
心前区闷痛高血压冠心病胸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诉发作性胸闷疼20年,加重1个月。中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(胸痹),证型胸阳不振、心血瘀阻。病因病机为胸阳不振,痰气交结,痹阻心脉。望诊见舌质暗苔白腻,舌体胖边有齿痕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心前区闷胀而疼,胸闷憋气,心悸气短,头晕乏力,纳差食呆,形体肥胖。切诊脉沉细。
心前区闷痛冠心病胸阳不振心血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62岁,心前区闷痛阵作,自汗短气,动则尤甚,形寒怕冷,四肢欠温,腰嵴膝酸软。舌质黯红,苔薄,脉沉细无力。冠心病,心肾阳虚,气虚血瘀。
心前区闷痛冠心病心肾阳虚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男性。主诉情绪不稳定,近5个月来头晕头痛逐渐加重,伴胸闷胁胀、脘堵纳少、惊悸烦躁、心前区闷痛、少寐多梦。舌质澹红,苔白稍厚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,肝阳上亢。病因为肝气郁结,气机失调,导致阴阳失衡。
心前区闷痛郁证肝郁气滞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表现为风心心衰,房颤加剧。风湿性心肌炎阶段,风心未形成。银翘白虎汤用于控制风湿活动。生石膏、知母、银花、连翘、防己、木瓜、粳米、甘草组成。湿重加苍术、苡仁、厚朴;热重加栀子、黄柏、黄连;心前区闷痛加瓜蒌、薤白、桃仁、丹参;心悸加茯神、枣仁、远志、柏子仁。
心前区闷痛风心心衰风湿性心肌炎房颤
查看详情 →
男,48岁,心前区憋闷疼痛,下肢浮肿多年,高血压病史5年,肥胖,面浮色苍,平卧气促,血压170/110毫米汞柱,脉沉细,舌胖嫩边有齿痕及瘀斑,苔白腻,心电图示不完全左束枝及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,眼底动脉硬化Ⅰ一Ⅱ级,证属胸痹心阳不振,痰浊凝聚,脉络不利,气滞血瘀,湿郁痹阻。
心前区闷痛胸痹心阳不振痰浊凝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3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心中胀痛、惊惕不安、眩晕肢麻、夜寐梦扰、面赤口干。病程较长,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。中医诊断为心肾不交。证型为阴虚阳亢。病因病机为心肾不交,阴虚阳亢,血脉凝阻。望诊见舌绛苔少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血压偏高、心前区闷痛、遇风寒或情志不遂加重。切诊见脉细数。
心前区闷痛心肾不交阴虚阳亢血脉凝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