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54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胸闷、心慌、气喘,活动后加重,右侧胸部及后背痛,喉中痰鸣有声。病程十余年。中医诊断为喘证,证型为痰浊阻肺,气机郁滞。舌澹红,苔薄白,脉沉滑。
心气受损喘证痰浊阻肺气机郁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男性。主诉头晕、胸闷、疲乏无力、心悸、气短、动则汗出、手心灼热、面色光白。病程1个月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属余毒滞留,心气受损。舌象淡红,脉象细数而促。查体HR 86次/分,律不齐,早搏4~5次/分,第一心音减弱,二尖瓣及三尖瓣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。
心气受损病毒性心肌炎余毒滞留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9岁。主诉头痛,左侧后枕部阵发性刺痛,伴眩晕、呕吐、恶心、头昏、心累、气短、语声低微、精神萎顿、面色无华、失眠多梦、纳少、午后发热、自汗。中医诊断为外伤眩晕,心气受损,心脾气血亏虚,清空不养,淤血阻络。舌苔白,舌边紫晦,脉细弱无力。
心气受损脑震荡心脾气血亏虚外伤眩晕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1岁,男性。主诉勃起功能障碍、早泄两年余,尿频,睡眠差。慢性前列腺炎病史。脉沉细,舌淡红,薄白苔。中医诊断为勃起功能障碍、早泄、慢性前列腺炎。辨证为肾阳亏虚证。
心气受损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慢性前列腺炎
查看详情 →
56岁女性,肛门便后肿物脱出、滴血五年,加重一周。肛门便后有物脱出,可自行还纳,大便干,射血,色鲜红,伴肛门下坠、头昏乏力、心悸、纳差。血常规示贫血。中医诊断内痔Ⅱ期,赘皮外痔伴静脉曲张性外痔。辨证脾气亏虚,气不摄血,伤及心气。肛周环形赘皮,齿线上粘膜充血隆起,肛管静脉曲张。
心气受损内痔期赘皮外痔静脉曲张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男性。主诉头晕、胸闷、疲乏无力。病程5日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余毒滞留,心气受损。望诊见面色白,舌澹红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心悸,气短,动则汗出,手心灼热。切诊脉来细数而促。
心气受损病毒性心肌炎余毒滞留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热郁谵妄,披衣强坐,神气内索,身热进退,舌苔黄而厚。自吴门受寒,以肉羹为补,时啜之,遂缠绵及月。谵妄呼哭不识人,形骨立,汗雨下,内热特甚,胸胁之热扪之烙手。病因病机为寒伤心气,热郁于内,气阴俱伤,神气涣散。中医病名热郁谵妄,证型为热郁气阴两伤。望诊舌苔黄厚,切诊内热特甚,脉象未详。
心气受损热郁谵妄气阴两虚郁火发之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6岁。恶寒发热,头痛咽痛,周身骨节酸楚,胸闷心慌,神疲乏力,面色少华。舌质澹红、苔薄黄,脉浮数。风温邪毒客表,心气受损,血流失畅。恶寒发热为风温邪毒客于肌表,卫阳被郁;咽喉疼痛为邪毒熏蒸清道;头痛、肢节酸疼为清阳不展、脉络失和;胸闷心慌为气虚则无力行血,血不行则瘀。病位在心,与脾肾有关。病机为本虚标实,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,标实为阴寒、痰浊、血瘀交互为患。
心气受损病毒性心肌炎风温邪毒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8岁,男性。主诉胸闷气喘心慌5年。慢性咳嗽病史10余年。症状包括胸闷、气喘、心慌、左前胸及后背痛、喉中痰鸣、耳鸣、口干不苦、咳嗽吐白痰、大便溏、小便解不尽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沉滑。辨证为痰浊阻肺,肺失宣肃,气机郁滞。二诊舌苔较厚,舌质略暗,脉弦滑。三诊舌质略暗,苔白滑而腻,舌体大有齿痕,脉略数。诊断为哮喘证。
心气受损哮喘证痰浊阻肺气机郁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1岁,男性。主诉胸闷、气喘1年余,伴咳嗽1个月。中医诊断咳喘,证型痰湿内阻,肺气失宣。舌质红、苔白厚,脉沉弱。面色晦暗,咳白黏痰,咽痛,活动后气短、乏力。病史提示扩张型心肌病,心脏彩超示全心增大,二尖瓣反流,心功能不全。病因病机为痰湿蕴肺,肺失清肃,肺卫受邪,累及于心,心气受损。
心气受损咳喘痰湿内阻肺气失宣
查看详情 →
唐XX 男 中年 慢性咳喘 10余年 干咳无痰 喉痒胸闷 动则憋气 舌淡红 苔白腻 脉沉缓 湿热内郁 肺气不宣 湿阻于肺 气结于心 心肺之气恢复 舌淡红 苔薄白 脉象和匀
心气受损慢性咳喘湿热内郁肺气不宣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男性。主诉胸闷、气短、心悸、午后低热,病程一个月。中医诊断为外邪传里,伤及心气。面色少华,舌质紫,脉弦数有力。
心气受损病毒性心肌炎心脉瘀阻舌质紫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