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滞+气阴两虚+气滞血瘀+血瘀

患者男性,65岁。主诉头痛项强,胸闷痛,每日发作2~3次,工作紧张时睡眠差,大便干。病程高血压10年余,心绞痛3年。舌胖暗苔白,脉沉弦。诊断阴虚阳亢,气滞血瘀。
气滞血瘀高血压气阴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26岁,颈粗、突眼、易激动、心慌、多汗、食欲亢进、大便时溏、体重减轻、失眠乏力、月经量少,病程1年。甲状腺漫肿,质软,有血管杂音,手心湿润,双手细微震颤,脉细弦,舌红光剥。中医病名属瘿病,证型为肝阳上亢、气阴两虚,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、肝气郁结、痰湿内蕴、气滞血瘀。
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甲状腺功能亢进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男,20岁,多饮、多尿、多食1年余,头晕,血糖升高,尿糖(卌),酮体强阳性,糖尿病酮症。阴阳两虚兼血瘀型。饥饿感强,口微渴,乏力,气短,自汗,唇暗,舌紫、舌下静脉青紫,苔白微腻。脉象未提及。
糖尿病酮症阴阳两虚瘀血阻滞饥饿感强
查看详情 →
59岁女性,发作性心慌、胸闷5个月余,伴有气短、烦躁、失眠、双足心热。面色晦暗,舌质暗澹,舌苔薄腻,脉象弦细结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,证属气阴两虚,心脉不畅。病因病机为劳倦思虑,气血亏虚,心脉不畅,郁久生热,耗伤气阴。
气阴两虚心悸心脉不畅肝郁
查看详情 →
72岁男性,发作性心慌心悸、胸闷胸痛9年,加重20天。胸痹心悸,胸痹心痛。证属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型。心慌心悸,胸闷胸痛,气短乏力,头晕神疲,烦躁失眠,自汗盗汗。心电图示下壁、外侧壁心肌缺血,频发室早。年老体瘦,劳倦思虑过度,情志不和,气机紊乱,心脉瘀阻。
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男性,主诉黄疸3个月,伴有胃脘满胀、疲乏无力、浮肿、身痒、小便黄赤、巩膜黄染、面色青黑而黄。舌苔白,脉虚大而数。中医诊断气阴两虚,湿热蕴结,后辨证为气滞血瘀,脾胃升降失常,肝胃不和,食滞不化。病因病机涉及气阴两虚、湿热蕴结、气滞血瘀、脾胃失调、肝胃不和。
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黄疸湿热蕴结
查看详情 →
57岁男性,双侧胸胁疼痛,逐渐至腰痛,屈伸困难,面色㿠白,神疲乏力,口干纳差,中度贫血貌,桶状胸,双侧肋骨压痛明显,腰4、5椎局部压痛,肺积,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,本虚标实,年过半百,阴气自半,平素嗜烟,灼伤肺脏,肺气肃降失调,郁滞不宣,壅塞血脉,气滞血瘀,肺阴亏耗,气逆致咳嗽痰少,积块阻塞血脉,不通则痛,日久耗蚀精气,损伤骨骼
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肺癌腰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主诉月经期腰及少腹疼痛半年余,月经色黯有块,经前乳房胀痛,不能触碰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沉细弦数。辨证属气阴两虚,心肝失调,气滞血瘀,兼有湿热。主要症状包括腰腹微痛、经前乳房胀痛、黄带稍多、月经量少色黯有块、困乏无力、心烦眠差、口干渴思冷饮、大便微干结。
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痛经心肝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女性。主诉精神差,咳嗽,咳白色黏液痰,活动后气促,食欲差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中医病名为乳腺癌术后肺转移,证型为气阴两虚,痰毒内结。病程自1996年5月起,至2013年5月带瘤生存15年余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象淡红、苔薄白,脉弦细或细弱。
气阴两虚痰毒内结肺病及脾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9岁,男性。主诉阵发性胸闷、胸痛6年。病程6年。中医病名胸痹,证型气阴两虚,热邪内蕴。面色正常,舌红少苔。声音正常,无特殊气味。胸闷、胸痛,劳累、激动易诱发,叹气方舒,失眠多梦,纳呆、乏力、口干,腰痛。脉象未提及。血压150/90mmHg,心率80次/分,心尖区3/6级SM。心电图V1-V3导联ST下移。
气阴两虚冠心病胸痹热邪内蕴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