灶心土+肾虚

女,1岁半,慢性腹泻日20余次,大便稀水混粘液,色黄绿,大便失禁,腹胀如鼓,频频呕吐,发烧,形体消瘦,精神萎靡,面色白,睡卧露睛,唇青肢冷,舌质红绛,舌苔薄黄口干燥,指纹沉伏色澹,脉沉细,脾肾阳衰,气血逆乱虚极之危候,肾阳虚衰不能生土,脾虚失运水湿不化,聚而不泻,肾虚失约大便失禁,脾虚阳衰胃土亦损,浊气上逆饮入即吐,舌绛苔黄示湿蕴热邪
脾肾阳衰气血逆乱湿热内蕴大便失禁
查看详情 →
57岁女性,小腹坚满痛,宫癌扩坠出于阴道口,漏下赤白沃,污水淫淫下,咳逆上气,虚赢不足,大便不实。子宫癌,湿热下注,气血亏虚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提,声音低微,气味未提,问诊见小腹痛、漏下、咳逆、虚赢、大便不实。脉象未提。
肾虚子宫癌脾虚湿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.5岁,腹泻3个月,加重2日,大便稀水状、混杂黏液、色黄绿,腹胀如鼓,频频呕吐,发热。面色苍白,精神委靡,形体消瘦,睡卧露睛,唇青肢冷,口干燥,舌质红绛、苔薄黄,指纹沉伏色澹,脉沉细。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衰,气血逆乱。
腹泻失禁脾肾阳衰水湿不化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多梦、梦呓、心慌、胸闷、乏力、精神疲意、烦躁、易于激动、两眼干涩、视物模煳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时稀。面色白,少华,舌质澹红,舌苔白厚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心肾阴虚,肝阳偏盛,脾胃失和。
神经衰弱心肾阴虚肝阳偏盛脾胃失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女性。主诉每晨必泻年余。主要症状包括晨起泻泄、中脘堵闷、两胁胀痛、心烦急躁、夜寐梦多。舌象苔白厚腻,脉弦滑且数。中医诊断为肝胆郁热,木郁克土。病因病机为肝经郁热,脉弦滑数,弦为肝郁,滑数为郁热化火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苔白厚腻,脉弦滑且数。
晨泻肝经郁热脾胃不和心烦急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女性。主诉每晨必泻年余。症状包括晨泻、中脘堵闷、两胁胀痛、心烦急躁、夜寐梦多。舌象苔白厚腻,脉弦滑且数。中医病名为泄泻,证型为肝胆郁热,木郁克土。病因病机为肝经郁热,乘土位致脾胃升降失司。望诊见舌苔白厚腻,闻诊未提,问诊包括症状及病史,切诊脉弦滑且数。
五更泻肝经郁热脾胃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5岁,主诉腹泻5年,每日大便5次,腹痛即泻,泻后舒适,腹中冷痛,喜温喜按,体质瘦弱,苔白脉细。中医诊断脾肾虚寒。望诊见苔白,体瘦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反复腹泻,病程长,服四神丸稍缓解。切诊见脉细。
脾肾虚寒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苔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,腰痛乏力2年,下肢肿11个月。面色萎黄,精神不振,畏寒乏力,双下肢水肿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尿蛋白(++),血红蛋白低,肾功能异常。梗阻性肾病,慢性肾功能不全。下焦湿热,伤及于肾,肾衰水泛,湿浊化生。面色萎黄,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患者38岁,男性,慢性肾功能衰竭,尿毒症期,面色苍黄晦浊,神疲乏力,恶心欲吐,皮肤瘙痒,下肢浮肿,小便短少,大便干结,舌质暗澹,苔垢厚腻,脉弦滑数,按之有力。邪蕴成毒,深入血分,络脉瘀阻,三焦不畅。
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两虚肾衰水泛湿浊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3岁,男性。主诉五更泄泻3年余,每日清晨必泻,泻势急,泻后舒适,伴心烦急躁、夜寐梦多。舌红边赤,苔黄而干,脉弦滑且数。中医病名为五更泻,证型为肝胆郁热,下迫阳明。病因病机为肝胆郁热下迫阳明,邪实之征。望诊见舌红边赤、苔黄而干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心烦急躁、夜寐梦多,切诊见脉弦滑且数。
五更泄泻肝胆郁热阳明热盛心烦急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怀孕3月,主诉为跌仆伤胎,腹痛、小腹下坠、阴道流血、色黯、面青舌黯、腰痛如折、脉弦细涩。中医病名为跌仆损胎,证型为内有蓄瘀。望诊见面青舌黯,切诊脉弦细涩。病因为跌仆伤胎,病机为冲任受损,瘀血内停。
肾虚先兆流产跌仆损伤血瘀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女性。主诉慢性尿路感染史1年,病情逐日加剧。主要症状包括不能进食、恶心呕吐、腹部痞满、烦躁不安、嗜睡、精神萎顿、面色萎黄。舌淡苔腻,脉细。中医辨证为脾肾虚衰,浊邪上壅,清窍被蒙。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(尿毒症末期)。
脾肾虚衰慢性尿路感染浊邪上壅清窍被蒙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年龄未提及,主诉咳嗽、吐痰、腹痛、大便溏泄、寒热往来、项强、目直视,病程半年余。中医病名咳嗽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涉及脾肾虚、土不生金、金水不相生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咳嗽、吐痰、腹痛、便溏、寒热往来、精神症状,切诊脉象右关极弱,左关弦数有力,尺部沉数,右寸及右尺略弱。
肾虚咳嗽脾虚便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3岁。主诉五更泄3年余,每日清晨必泻,泻势急迫,泻后舒适,伴心烦急躁,夜寐梦多。舌红边赤,苔黄而干。脉弦滑且数。病机为肝胆郁热,下迫阳明。辨证为肝胆郁热,木旺克土。
五更泄肝胆郁热阳明热盛木郁乘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2岁,主诉月经过后42天未见,伴恶心、呕吐、厌食,食入即吐。舌澹,苔白,脉缓滑。辨证为脾肾虚弱,冲气上逆犯胃,胃失和降,属恶阻证。病因病机为脾肾虚弱,冲脉上逆,胃气失和。四诊信息包括舌澹、苔白、脉缓滑,恶心、呕吐、厌食,月经过后未见。
恶阻脾胃虚弱冲气上逆湿阻中焦
查看详情 →
黄某,45岁,胃部胀闷不适,呕吐,吐出食物和黏液,嗳气,胃中发热,口干,大便干结,失眠,烦躁。体瘦,面黄无华,舌苔薄黄、中部略厚,脉弦细。中医病名胃脘痛,证型痰热郁结,肝胃失和,脾阴不足。主要症状包括胃部胀闷、呕吐、嗳气、胃热、口干、便秘、失眠。病程3年。
胃神经官能症肝胃失和脾阴不足痰热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,主诉咳嗽10余年,痰多色白,动则气喘,遇寒加重。面色皖白,声音低不扬,舌澹胖,苔薄白,脉沉缓。证属脾肺气虚,累及于肾。病因病机为脾虚生痰,上犯于肺,久病及肾,致气喘、小便清长、口干欲饮。
肾虚慢性支气管炎脾肺气虚痰多色白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