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22岁,男性。主诉每日下午2时许先寒后热,兼发头痛、胸闷、干哕,持续约1小时,汗出热解后乏力、入睡、精神不振、肌肉酸痛、不欲饮食。病程5天。中医诊断疟疾。病因病机为暑湿之邪触犯,久伏少阳膜原,复感风寒引动伏邪,致营卫失和,正邪交争。望诊面色澹黄,舌苔白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寒热、头痛、胸闷、干哕、乏力、肌肉酸痛、不欲饮食。切诊脉弦细而数。
疟母疟疾少阳伏邪暑湿之邪
查看详情 →
15岁,右胁痞块攻冲,腹痛,面黄,羸瘦,肢麻,毛窍闭塞,无汗出,脉弱,舌澹。截疟湿热内遏,血瘀气闭,肝脏肿大,疟母证。右胁痞块,面黄,羸瘦,肢麻,毛窍闭塞,无汗出,脉弱,舌澹。疟母乃少阳经隧痰瘀凝泣、气道闭阻而成。
疟母证右胁痞块血瘀气闭肝脏肿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十年,胁中少腹胀痛,疝瘕结聚,大便闭阻,小溲短涩,舌白渴饮,不能纳谷。疟母病史,邪与气血凝结,肝胆受病,气聚成瘕,情志内伤,肝木内震。面色晦暗,舌象白,脉沉弦。病机为肝气郁结,气滞血凝,痰瘀互结,下焦阳虚,络脉阻滞。
疟疾肝气郁结肝逆犯胃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七十四岁,老年瘕泄,小腹坚痛,上连季胁,小便短赤,六脉洪数。瘕聚,冲任脉为病,浊阴上僭,瘀血积滞,有形有质之邪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详,声音低微,气味未闻。脉洪数,小便短赤,腹痛拒按,胁胀呕恶,泄多,脉小。病机属瘀血阻滞,浊阴上僭,气机不畅。
瘕泄瘀血积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
查看详情 →
8岁男童,疟后左胁下有疟母如拳,脾虚少运化之力,得谷则胀,便有矢气,小热。病因疟邪挟积滞为患,病机脾虚挟积,积久郁结形成疟母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。病程较长,病久不愈,顽痰挟瘀结于胁形成痞块。诊断为疟母,证型为脾虚挟积。
疟母脾虚积滞痞块
查看详情 →
三十一岁 女 主要症状身热无汗 溲赤 心烦 脉数 舌光红中剥 阴液亏耗 楼居伏热 兼有蚊毒 暑邪内发 舌剥 气阴亏耗 脉数弦少柔 脉数而弱 舌红较淡 鼻衄 便秘 神乏 气阴津液极亏
伏暑病症气阴津液亏耗舌红剥苔脉数弱
查看详情 →
刘某 男 24岁 发热、汗出、心悸、乏力、多食4年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舌淡红体胖大苔白 脉弦细数 瘿瘤 肝气郁结 痰火互结 甲亢病史 甲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体征显示甲状腺肿大 无压痛 随吞咽移动 可触及震颤 大便量多
瘿病气滞痰阻心气虚肝经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腰及双下肢凉痛麻木,夜间疼痛剧烈,伴头晕、乏力、畏寒、纳差、口干喜热饮。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属骨痹、嵴痹。证型为正气虚怯,寒凝督脉,气滞血瘀,经络痹阻。望诊见苔薄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晕、乏力、畏寒、纳差、口干喜热饮。切诊见脉细濡。
骨痹寒凝督脉气滞血瘀肝脾肾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男性,病程3年。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,体温高达41℃,口渴喜饮,纳差,时有恶心呕吐,大便干,夜寐较差,自汗盗汗,面色苍白,爪甲无华,口唇紫暗,舌体胖大有齿痕,舌质红,舌苔中部略厚,寸关脉大数,尺脉弱。腹诊肝脾肿大,肋下两指。中医诊断为邪郁血分,气阴两虚。病因病机为内蓄暑热,复受寒湿遏表,两邪交争,邪伏血分,血脉瘀闭,损耗气血。
高热寒战气阴两虚邪郁血分暑湿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2岁。两胁疼痛,按有肿块3月余,伴有慢性乙型肝炎。两胁疼痛,刺痛固定不移,痛处拒按,嗳气恶心,纳食减少,小便短赤。肝肋下2cm,质硬,脾肋下4cm。中医诊断为肝气郁上,气滞血瘀,瘀血停聚成症。舌质红,或澹红有紫点、紫斑,脉弦细或细涩。
肝硬化肝气郁上气滞血瘀瘀血停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痛经,经来色紫,手足指色紫,形寒。病程5年。舌胖而澹,脉细缓。证属寒瘀阻络,不通则痛。面色苍白,舌象舌胖而澹,脉象脉细缓。症状描述包括痛经、经色紫、手足指色紫、形寒。病机为寒瘀阻络,气血运行不畅。
痛经寒瘀阻络舌胖脉细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女性。每年发作疟疾1~2次,寒战发抖,发作后肝肿大,近半月每日或间日发作。形体消瘦,面色黧黑,心慌头晕,身困乏力。舌苔白腻,脉象沉细。中医诊断为疟疾,病因久疟不愈,疟邪潜伏,肝脾血瘀肿大。心气虚弱,肝经郁火,血瘀不行。
疟疾心气虚弱肝脾肿大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9岁,男性。右胁时痛,两目干涩,头昏,失眠,恶梦。舌质紫暗,苔色微黑,脉细弱。中医病名为臌胀,证型为肝脾气滞血瘀,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寒热虚实错杂。望诊见舌质紫暗,苔色微黑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右胁痛、两目干涩、头昏、失眠、恶梦。切诊见脉细弱。
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气滞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60余岁男性,寒热往来,头昏呕吐,胸闷四肢无力,不思饮食。暑湿相搏,瘅疟,病程较长。面色萎黄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腹部左侧膨胀不软,胸中闷满,善呕恶,日夜不安。寒热往来不清,胁下坚硬,腹胀渐松。病机为暑湿内蕴,气血积聚,疟母形成。
瘅malaria脾肿大寒热往来胸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女性,主诉每日不定时发热恶寒,伴头痛、脘痞腹胀、恶心欲吐,病程1个月。症状包括身痛楚、汗出后复恶寒,肢厥脉伏,舌苔白滑厚如积粉,舌质四边紫绛。中医诊断为湿热伏于募原。辨证见舌苔白滑厚如积粉,舌质四边紫绛,脉伏。
疟疾发热湿热内蕴肢厥脉伏舌苔白滑
查看详情 →
黄某,女,33岁,痛经,经来色紫,手足指色紫形寒,病程5年。中医诊断为痛经,证型为寒瘀阻络,不通则痛。望诊见手足指色紫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痛经、经色紫、形寒。切诊见脉渐起,络脉寒瘀。
痛经寒瘀阻络血块形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诉为腹大青筋显露,面色黄滞,脉弦大。病程较长,经年病久。中医病名为积聚,证型为脾胃虚弱,气虚血滞。病因病机为脾胃受伤,积聚内起,气分受病,痞满势成。望诊见面色黄滞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描述。问诊见腹大青筋显露,颈脉震动。切诊见脉弦大。
聚证脾胃虚弱气虚血滞痞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男性。主诉嗜饮积湿,痰浊随生,高年气血并亏,气血痰互结,阻滞三焦络隧。初期症状为乍寒乍热,近乎疟状,后期胁下结块,坚韧不移,脘胀腹臌,形瘦纳少。脉象沉细,舌象黯苔白。辨证为痰症,疟母。
疟母痰症气血亏虚三焦阻滞
查看详情 →
十一岁女性,疟疾两月不已,左胁下痞块有形,按之则痛,面色萎黄浮肿,肚腹膨胀,足跗肿,肢体困倦,头顶痛,疟一日一发,热多寒少。少阳厥阴太阴三经皆受病,邪气滋蔓。面色萎黄,舌象未提,声音未提,气味未提,症状包括痞块、腹胀、水肿、头痛、寒热。脉象未提。
疟疾肝络瘀滞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5岁,男性。主诉言语不利1月余。头部两侧胀痛,言语不利,面红目赤,烦躁易怒,眠差。舌苔薄黄质暗红,脉弦滑数。中医诊断中风。病因为脑梗死,病机为肝阳上亢,痰瘀阻络。面色红,舌质暗红,脉弦滑数。声音正常,无特殊气味。问诊示病程1月,有高血压病史。
中风阳亢络阻肝阳上亢痰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