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,41岁,咳嗽吐痰,气促喘息,胸闷,痰色时黄时白,质黏不易咯出,纳差,口苦,口干不欲饮,大便每日1次,小便频数,时有刺疼,腰背酸痛,身困乏力,手足心发热,畏寒,臀部及下肢发凉,阴囊潮湿,性欲减退,心烦,易怒易悲,头晕,耳鸣,眼花,眼睛酸痛,咽痒,胸痛心悸,下腹拘急隐痛,梦遗早泄,形瘦气怯,面色黄暗且青,舌苔白腻,脉浮而搏指,中空外坚,肺痨,咳喘,胃脘痛,气阴两亏,血虚肝郁,湿困脾阳,精亏肾虚。
肺痨咳喘胃脘痛气阴两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高热寒战,病程自1971年7月起。面色黧黑,身倦腰酸,失眠多梦,心烦急躁,手脚心热,口苦齿臭,衄血不止,小溲黄短,朱砂掌明显。舌质绛,舌苔白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积证,证型为阴虚血热,气虚血滞。
阴虚血热药物性肝损伤气虚血瘀积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7岁。主诉睡眠差、手足冷、反复口腔溃疡、唇干、大便1~2天1次、经来乳胀、小叶增生、左臂麻。脉弦细,舌根薄腻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望诊见舌根薄腻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睡眠差、手足冷、口腔溃疡、唇干、大便情况、经来乳胀、小叶增生、左臂麻,切诊脉弦细。
阴虚失眠血瘀肝经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李某某,43岁。右胁痛,肝区压痛,寒热如疟疾状,舌苔薄白,脉弦数。肝硬变,慢性胆囊炎。面色苍黄,舌苔边白中黄厚,脉弦而数。寒热互结,肝郁日久,邪实正虚。长期有轻度黄疸,腰痛,肝区压痛如石重,右上肢发麻。
阴虚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肝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甫冠,体质清癯,主要症状为疟疾、不饥不寐、胸膈阻塞、汤水不能下咽、壮热神疲、汗出不解、二便秘涩、舌绛、龈痛、齿缝流血、凝结于腭。中医病名为疟疾,证型属阴虚火旺,病因病机为误用辛温发散之药,致阴精更虚,津液耗伤,虚火上炎。望诊见舌绛、齿缝流血;闻诊未详;问诊见不饥不寐、汤水不能下咽;切诊未详。
疟疾阴虚虚火津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咳逆痰浊,色粉红,声嘶,内热,肌肉瘦削,胁痛,自汗盗汗,小便频数,大便不实。脉细数芤,舌红苔糙,口干。咳病,肺阴大伤,阴虚阳亢,肺失清肃,痰浊内生。火气上逆,咽喉不利,子病及母,两足浮肿。金不克木,木火刑金,肺气受损,气有余为火。
疟疾阴虚痢疾咳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寒热肢厥,脉沉细,舌黑面红,奄奄欲脱,阴虚阳亢,正气欲脱,病起寒热,病程较长,体虚感邪,兼挟内伤,邪乘虚陷,夏伤于暑,秋发痃疟,邪伏于阴,寒热夜作,脉转浮大,舌枯津涸,心烦内热,溲溺淋漓,面青形倦,寝食俱废,目中时见红光。
阴虚阳亢少阴下亏正气欲脱气血大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原有损症,遗泄内热。脉数,舌红,苔少。阴虚误服温补,湿轻热重。疟疾,寒热交替,腹中胀满,脉数循减。腹中尚觉有形,脉数,肝肾内炎未熄。胀势轰热,腰部灼热。脾虚肝郁,肾虚湿热。病邪深邃,底撤不易。气平胀减,寒热轻。疟鼓、疟劳均退。腹中腰部灼热,肝肾内炎未熄。病程缠绵,寒热交替,胀满持续。
阴虚内热疟疾伏暑缠绵肝肾内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日暮恶寒,夜微热,出汗甚多,小便黄,饮食减少,肢体乏力。舌质澹,苔白,脉缓。三焦湿郁。湿郁多汗,尿黄,肢体乏力,苔白脉缓。舌质澹,苔白,脉缓。
湿郁多汗尿黄肢体乏力苔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0余岁。主诉为素体肾亏,半年来由湿热转变为三阴疟,寒热日久,腹胀,胃纳呆钝,咳嗽痰黏,牵引胁痛,口苦干燥。脉象沉滑,舌苔黄厚。诊断为湿痰久蕴,化为疟证。舌质光绛,脉象细,舌苔微黄。症状包括寒热往来,盗汗,背冷,身倦乏力,咳嗽胁痛,疟止后仍有头晕,耳鸣,畏寒,骨酸,口干,溲赤,惊悸,腰酸,阳痿,溲清。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为疟疾,证型为湿痰久蕴,化为疟证,病因病机为湿痰久蕴。
阴虚三阴疟肾亏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近四十岁,脾胃败伤,呕酸腹胀,面目浮肿,发热自汗,不思饮食,形骸骨立,经绝半年。脉细涩无神。后气血交虚,不能承受燥剂。二诊时大劳数日,前症复作,咳嗽喉痛,口舌生疮,夜出盗汗,脉不细数,真阴未伤。诊断属脾虚。
疟疾后遗阴虚脾虚气血两虚
查看详情 →
二十岁男性,体质清瘦,偶患疟疾,出现不饥不寐、胸膈阻塞、汤水不能下咽、壮热神疲、汗出不解、二便秘涩、舌绛龈痛、齿缝流血、凝结于腭。脉细而数,有下厥上竭之势。肺未清,属阴虚之体,外感误用辛温发散,致津液耗伤,虚火上炎,出现上逆之症。
疟疾阴虚虚火上炎津伤气耗
查看详情 →
女,62岁,失眠、焦虑不安、乏力腰酸、纳差。肝肾阴虚,脾虚心神不宁。面色萎黄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肝功能异常,乙型肝炎“大三阳”。
肝炎失眠焦虑不安肝功能异常
查看详情 →
六旬外,自汗如洗,彻夜不眠,食少便溏,胁痛齿痛,口澹恶心,恶风畏寒,素有肝病,疟疾后诸症蜂起。脉弦小急,阴虚火盛,疟邪未清,火郁内真热外假寒。面色澹,舌象未提,声音未提,气味未提,脉弦小急。
阴虚火盛自汗如洗疟邪未清肝火炽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上吐血,下泻血,胸膈背心胀痛,发热,口渴。两关脉洪滑有力。怒伤肝,瘀血阻滞,脾伤于犬肉,不能统血。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脉洪滑有力。胸背胀痛,瘀血内阻。
吐血瘀血脾伤胸痛
查看详情 →
男,49岁,发病6日,欠伸、寒栗、体痛、身热口渴、头痛、汗出热解、肢体乏力。诊断为疟疾,病因秋季感受风凉邪气,邪气停留于风府,卫气应邪气而发病。面色无明显描述,舌象未提及,声音无特殊描述,气味未提及,问诊提示症状及病程,脉象未提及。
疟疾风邪侵袭阴阳失调卫气受邪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逾六十,善饮,皮肤白色,形体短小。主要症状为时常啖梨、呕吐、痰多、饮食少进、头晕昏闷、大便不通、夜梦不安,发作频率不一,或一日连发二次,或二日三日一发,或连发二日。脉洪,阴虚阳无所附,胃虚津少,血气已衰。病因病机为阴虚阳浮,胃虚津亏,兼年老体衰,疟药躁烈伤正。
疟疾阴虚阳浮胃虚津少气血两虚
查看详情 →
疟疾 发无定时 舌苔黄腻 左脉濡细 右脉弦滑 邪伏阴分 伏邪化热 口渴便结 邪在半表半里 正虚邪实 余邪未化 阴伤气弱 湿热内蕴 热退无汗 溺赤口渴 不喜冷饮
疟疾阴虚湿热余邪未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余不愈,恶寒,夜微热,出汗甚多,小便黄,饮食减少,肢体乏力。舌质淡苔白,脉缓。三焦湿郁。湿郁影响少阳枢转,致寒热似疟,津液外泄为汗,上焦不利则咳,中焦湿郁则纳差,下焦湿郁则小便黄少。病程年余,苔白脉缓,舌质淡。
湿郁证夜微热汗多尿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0岁,男性。主诉低热3天,体温37.3℃。病程1周,初起高热39℃,近3天持续低热,曾有鼻衄。舌苔黄腻,脉弦细不数。中医诊断湿温,病因分析邪入膜原,湿温难解。
湿温暑热舌苔黄腻脉弦细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