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6岁女性,主诉发作性头晕、耳鸣、胸闷1年余,加重1个月。面色暗红,舌质暗澹,舌苔薄腻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眩晕、胸痹、耳鸣,证属肝经郁热,气滞血瘀。头晕、耳鸣、烦躁、胸闷、气短、心慌、双下肢乏力、大便干。舌质澹红,舌苔薄白,脉弦细。
眩晕气滞血瘀胸痹耳鸣
查看详情 →
50岁,全身疼痛不适,头痛眩晕,腹部疼痛,腰背酸痛,胸胁胀痛,肢体疼痛交替发作,月经周期紊乱,痛经和漏下史,面色晦暗,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脉弦细,抑郁性疼痛,肝气郁结,情志不遂,气机阻滞,脏腑失调。
气滞血瘀抑郁性疼痛肝经气滞心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5岁,女性,主诉发作性胸闷痛8年,加重伴头晕1个月。胸闷痛活动后加重,伴头晕耳鸣、头胀、性情急躁、失眠多梦。血压140/90mmHg,面色潮红,形体消瘦,口唇暗红,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。中医诊断胸痹、眩晕,证属气滞血瘀、肝阳上亢。
眩晕气滞血瘀胸痹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0岁,男性,头眩昏8年,近1年加重,精神不振,乏力,腰膝酸软,恶闻噪音,口干苦,不欲食,大便2日1次。体瘦弱,面色苍暗,舌质澹、边缘有齿痕及瘀斑,脉细无力,问答迟钝。诊断为虚性眩晕,辨证为气燥津亏,液耗血虚,阳浮于上,阴竭于下,气血失荣,兼有瘀血。
虚性眩晕气燥津亏血虚液耗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月经15岁初潮,周期尚准,经色发黑,量正常,带经5天左右,现经闭五个月余。两胁胀满,窜痛,性情急躁,胸闷不舒,神情抑郁,饮食尚正常。脉弦细而涩,舌苔正常,精神状态抑郁,营养状况中等,腹软无明显病变,已除外妊娠。中医病名经闭,证型血虚肝郁,病因病机为血虚肝失所养,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,经脉壅滞。
气滞血瘀经闭血虚肝郁
查看详情 →
21岁女性,经期高热、胸满胁胀、呕吐、心烦、头眩、面红耳赤、昏厥,病程自1961年8月起,每月规律发作。中医病名为经行发热,证型为肝经实热。病机为肝郁气滞,木郁化火,火性上炎,导致高热、头目眩晕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月经周期提前、经期长、情绪抑郁、症状持续加重,切诊见脉弦数。
气滞血瘀经行发热肝经实热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3岁。主诉头昏、头痛、喷射状呕吐、神志模糊、四肢发凉、大汗淋漓、失语、右侧肢体不能活动。病程短。中医病名属中风。证型为痰热阻滞,蒙蔽清窍,后转为痰浊内阻,气滞血瘀。望诊见舌伸偏右,舌质红,舌苔黄腻,舌质紫暗。闻诊见鼾声如雷,痰声如锯。问诊见眩晕、神志恍惚、语言不清。切诊见脉弦滑数,后转为脉沉弦涩。
气滞血瘀脑溢血痰热阻滞舌质紫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2岁。主诉颈部疼痛伴眩晕1周,加重3天。主要症状包括颈部广泛性酸胀疼痛、眩晕、头昏头重、视物模糊,伴恶心、呕吐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证型为气滞血瘀。望诊示面色正常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示声音正常,气味未提及。问诊示病程1周,无耳鸣耳聋,无感冒前驱症状。切诊示脉象未提及。颈椎活动轻度受限,后仰可诱发疼痛,左右旋转加重眩晕。颈部软组织僵硬、痉挛,压痛明显,以上颈段枕后三角区域为甚。
颈源性眩晕气滞血瘀眩晕感颈部疼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胃脘胀痛伴嗳气10年。精神烦躁,面色萎黄,舌质暗红,苔薄黄,脉滑数。胃脘胀痛间断发作,遇情志变化加重,食后胀满疼痛加剧,嗳气频繁,胸闷背痛,眩晕烦躁,口干不欲饮,咽喉疼痛,夜寐不安,食少纳呆,小便不利。慢性萎缩性胃炎,中度肠化,胃酸分泌功能低下。中医诊断胃脘痛。病机为胃腑郁热,胃阴受损,气滞血瘀。
气滞血瘀慢性胃炎胃酸分泌低下肝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