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儿5岁,主诉四肢瘫痪、痿软无力,腰软不能坐,不能翻身,咽不能咽,呼吸困难,大便溏,腹胀满,触痛,小溲困难。面色黄白,精神不振,舌苔薄白,脉象滑数。中医辨证为温热伤阴,阳明燥结,经络失和。四诊见四肢瘫痪,触之作痛,腰软,腹胀,大便三日未解,哭声低小,呼吸均匀。
经络失和小儿麻痹阳明燥结温热伤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,主诉血压偏高,病程较长。现症见右半身不遂,麻木凉感,走路不稳,右足外翻,舌体欠灵,语言不利,记忆下降,生活不能自理。舌淡红较暗,苔薄白,脉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,经络失和,清窍失养。
经络失和脑溢血气虚血瘀清窍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8岁。主诉腰部酸痛乏力1年多,时轻时重,影响臀部。病程1年余,因工作长期站立引起,无外伤史。体征示腰部后伸轻度受限,前屈直腰有腰痛感,腰部两侧骶棘肌压痛。舌象澹红,苔薄,脉平。中医诊断腰肌劳损,辨证为久立腰部筋骨劳损,经络气血不畅。
经络失和腰肌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64岁。主诉腰痛引及背骶部及两胁,疼痛难忍,影响行动,转侧不利,面色苍白,低热,精神疲乏,胃纳不馨。中医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,辨证为肝肾阴虚,外邪夹瘀热互阻,经络之气失和。舌苔腻,脉虚弦。
经络失和多发性骨髓瘤肝肾阴虚瘀热互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6岁,女性,眩晕2年。头昏眩晕,双下肢麻木,时而怕冷多汗,视煳。CT示左颞叶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、颈腰椎退行性改变。证属风阳上扰,气血失调,经络失和。舌黯澹,苔薄白,脉细。
经络失和眩晕气血虚弱
查看详情 →
19岁男性,主诉口眼歪斜,病程周。口眼㖞斜,风寒湿毒客于颜面,营卫不和,经脉失衡。右侧眼睑浮肿,目不能闭,面肌紧张,鼻唇沟变浅,口向左偏,右口角下倾,鼓气漏风,耳垂前下压痛。舌淡红、苔白厚,脉浮。
经络失和口眼歪斜风寒湿毒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女性。眩晕,视物不清,心悸,短暂性全身麻木及失聪。高血压病史19年。舌澹红,苔黄,脉弦细数。血压190/110mmHg。阴虚肝热,经络失和。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,阴虚阳亢,虚热扰心,气血不足,经络失和。
经络失和高血压阴虚肝热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1岁,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月余。主症为左侧半身肢体活动不利,颈部牵掣不舒,步履蹒跚。舌质红,苔黄根腻。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中风(中经络)、血痹。辨证为风痰上扰,经络失和,血脉痹阻,经隧不通。血压20/14kPa(150/105mmHg)。
经络失和中风中经络血痹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6岁,女性。主诉眩晕肢麻1年半。中医病名眩晕,证型风阳上扰,气血失调,经络失和,后转为气血两亏,营卫虚弱。舌黯红,苔薄白,脉细。症状包括眩晕、下肢麻木、怕冷多汗、视物模糊,后期仍有形寒易汗、夜寐不宁。病因病机为肝肾下虚,风阳上扰,气血失调,经络失和。
经络失和眩晕肢麻风阳上扰气血失调
查看详情 →
陈某,男,53岁。右臂疼痛,右拇指麻木10天。颜面四肢发胀,全身肿强,心口发胀。颈椎X光片示颈椎骨质增生。风寒湿邪闭阻经络,致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。湿邪留滞,阻闭气血,经络失和。水湿之邪浸渍肌肤,壅阻不行。脾为湿困,阳气不能舒展。面色晦暗,舌苔白腻。脉沉迟。
经络失和颈椎骨质增生气血不畅湿邪留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4岁。主诉左侧口眼㖞斜2年。病程2年,病情加重于今年7月,因劳累、淋雨、吹风诱发。临床表现包括左侧额部平坦、面部表情肌瘫痪、眼睑闭合不全、鼻唇沟变浅、口角歪斜、人中沟歪斜、不能鼓腮、吹口哨及耳后压痛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面瘫,病因病机为营卫失调,风寒侵袭。
经络失和面瘫风寒侵袭营卫失调
查看详情 →
79岁女性,口角右歪、左眼闭合不全1天,高血压、脑梗死病史。真中风(急性面神经炎),风热之邪入侵,正气亏虚,表卫不固,风邪乘虚而入,气血痹阻,经络失和。面色正常,舌象未提及,声音正常,气味无特殊,问诊提示主要症状及病史,脉象未提及。
经络失和急性面神经炎风邪入里气血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四肢节骱酸痛,动则汗出,肢麻,头晕耳鸣。脉形弦细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气血俱虚,经络失和,肝阳独旺。舌象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未明确。
经络失和四肢节骱酸痛气血俱虚肝阳独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5岁,女性。主诉为精神沉闷不舒、头痛失眠、烦躁不安,双下肢沉重软弱无力不能站立。中医诊断为痿症,证型为肝郁血虚。舌象质红,苔白稍腻,脉象沉细而弦。病程6天。
经络失和癔症性瘫痪肝郁血虚肢体软弱
查看详情 →
男,44岁,左上肢乏力疼痛,左手麻木20馀天,左侧臂微痛、无力、僵硬、沉重感,左手麻木,出冷汗,活动后加重。舌质暗,苔白,脉沉弦细。气虚血滞,经络失和。
经络失和左上肢乏力气虚血滞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