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行腹痛+痛经+血块

患者年龄23岁,主诉经行腹痛剧烈、腰酸、经量少且不畅、经血中有紫红血块。脉象沉细而带弦,舌苔薄白。中医诊断为胞宫虚寒,冲任气滞。病因病机为寒客胞宫,气机阻滞。望诊见舌苔薄白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描述经期症状及病史,切诊脉象沉细而带弦。
痛经血块虚寒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5岁,经行腹痛4个月,经血紫黯夹血块,白带增多,纳少便溏,下腹发凉得暖痛减,面色淡白,肢冷畏寒,舌黯苔白润,脉沉紧,中医辨证为寒湿凝滞
痛经血块寒湿凝滞经血紫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,月经紊乱并痛经8年,不孕3年。经行不规则,时有闭经,经血量多,行经时间长,曾因经崩昏厥,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增殖,西医诊断为无排卵型功血。刻诊经行第5天,经量仍多,色鲜红,夹血块,头晕目眩,舌尖边红,苔薄白,脉细。证属肝肾亏损,固摄无能。后续症状包括头晕、少腹及小腹胀痛,痛引腰部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略数,脉细。
痛经血块月经紊乱不孕
查看详情 →
32岁,经行腹痛,经量少,经色暗,夹血块,经前乳胀,腹坠感,舌质澹暗,苔薄白,脉细弦,痛经,气滞血瘀,经行腹痛,经色暗,夹血块,舌质澹暗,脉细弦,经前乳胀,腹坠感,脉细涩
痛经血块气滞血瘀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女性。主诉经行腹痛1年,经色黯红,夹有血块,小腹疼痛,胸闷心烦,口干不欲饮。脉弦细略数,舌质稍红,苔薄白。中医诊断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,瘀滞冲任,血行不畅,导致经行腹痛,经色黯红,夹有血块,胸闷心烦,口干不欲饮。
痛经血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女,35岁,经行腹痛3年,性情急躁,经前头痛、乳房胀痛、腰骶痛、小腹及肛周下坠,月经量少色紫黯有块,舌红苔黄,脉弦有力,痛经,癥瘕,气滞血瘀型,妇科检查示右附件囊实性包块,CA125升高,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,B超提示巧克力囊肿。
痛经血块气滞血瘀腰腹痛
查看详情 →
夏某,18岁,经行腹痛4年余,月经愆期,量不多,经色黯有血块,畏寒怕冷,手足欠温,白带量多清稀。寒凝血瘀型。面色苍白,舌质黯,脉沉紧。
痛经经行腹痛血块寒凝血瘀
查看详情 →
19岁女性,经行腹痛4年余,经量少、经色暗、经行不畅,伴小腹疼痛、恶心欲吐、手脚发凉。舌暗红边有瘀点,苔薄,脉细滑。中医诊断为经行腹痛,辨证为寒凝血瘀。
痛经血块寒凝血瘀腹痛
查看详情 →
15岁女性,经行腹痛2年,经色黯有血块,伴恶心、腹泻、手足不温,经前乳房胀痛、心烦、口苦,舌嫩黯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为痛经,证属肝脾郁滞证。病机为肝气郁结,脾虚失运,气血不畅。
痛经血块肝脾郁滞经色黯
查看详情 →
钟某,40岁。经行腹痛6年,渐进性加重1年。经行小腹剧痛难忍,痛连腰骶,经血量多,有血块。舌质澹暗,苔白厚。脉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痛经(寒凝血瘀)。病因病机为寒客冲任,与血相搏,致气血凝滞。舌象澹暗,苔白厚,脉沉弦细。
痛经血块寒凝血瘀子宫腺肌病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2岁,经行腹痛绵绵数年,月经量少色红有血块,经后小腹隐痛腰酸,大便偏干。舌苔薄白,舌质嫩红,脉沉细弦。辨证属阴血不足、肝肾亏虚。
痛经血块肝肾亏虚月经量少
查看详情 →
女,20岁,经行腹痛4年,伴心中烦热。经前腹痛剧烈,持续2天,量多色紫有血块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。舌质紫红,苔薄黄,脉弦涩。辨证为瘀热阻滞胞宫,经行不畅。
痛经血块瘀热阻滞胞宫
查看详情 →
29岁,经行腹痛两年,小腹冷痛,经色浅淡,质清稀,伴血块及膜样物,畏寒,腰腹以下冷,下肢肿胀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痛经,病因少阴虚寒,瘀血阻滞。
痛经血块少阴虚寒瘀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经行腹痛两个月,月经周期规则,经行小腹胀痛剧烈,有下坠感,伴腰痛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弦。辅助检查提示右附件厚壁囊性包块,印象为“巧克力囊肿”。中医诊断为痛经、癥瘕,辨证为寒凝血瘀。四诊信息包括舌淡红、苔薄白、脉细弦。
痛经血块寒凝血瘀癥瘕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女性。痛经7年,初潮13岁,每于行经第1、2天少腹疼痛难忍,伴手足汗出、恶心,血块排出后缓解。怕冷喜暖,经前乳房胀痛,头晕乏力。舌澹红,苔薄白,脉弦弱。中医病名痛经,证型肝郁气滞证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气血不畅。望诊舌澹红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痛经、怕冷、乳房胀痛、头晕乏力。切诊脉弦弱。
痛经血块肝郁气滞少腹痛
查看详情 →
17岁女性,经期腹痛5年,经期腹痛伴血块,经量经色正常,带下清稀量多,四末不温,怕冷,纳可,大便干稀不调,痛甚则晕厥。舌体胖,舌边齿痕,苔白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痛经,证属寒凝血瘀。病因病机为寒邪客于冲任,寒主收引、凝涩,瘀血搏结,气血凝滞,不通则痛。
痛经血块寒凝血瘀小腹冷凉
查看详情 →
27岁,婚后3年不孕,经行腹痛,经量少色黯有血块,经期6天,少腹阵发性剧烈抽痛,肛门坠胀,恶心呕吐,形寒,少腹及腰骶冷痛,白带清稀。舌质澹、苔白,边有瘀斑,脉沉迟而涩。中医诊断:症瘕、痛经。肾阳亏损,精血不足,寒凝肝脉,瘀阻胞宫。B超示宫后方液暗区伴细小光点。
痛经血块不孕症寒凝肝脉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