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阳上亢

患者男性,41岁。主诉头晕、左胁及肝区胀痛、四肢乏力、梦多、纳少、多食则胀、大便不畅。舌暗,苔薄腻,脉弦滑。辨证为肝阳上亢,气机不畅。血压150/98mmHg。病程1年。患者平日性情急躁,喜食辛辣。肝阳偏亢,气机不畅,脾失健运。
肝阳上亢高血压气机不畅脾失健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6岁。主诉头晕头胀1个月,劳累或情志郁怒时加重,伴目眩、前额胀痛、偶有恶心、耳鸣,血压120/95mmHg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属肝阳上亢。舌质暗有齿痕,苔白,脉滑。
肝阳上亢眩晕颈椎病血压波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5岁。主要症状为偏头痛,夜间加剧,月经期前加重。病程长期,有家族遗传史。舌质淡红、苔薄白,脉弦细。证属肝阳上亢,脾阴不足。头痛为膨胀性,大便3日一次。舌象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肝阳上亢偏头痛胃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8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、头痛、面赤、耳鸣、眼花、口苦。中医病名肝阳上亢。证型肝阳上亢。病因病机肝阳上扰。望诊舌质红。脉诊脉弦数。
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眼花口苦
查看详情 →
60岁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卧床不起,不能坐行转侧,面赤气粗,痰声辘辘,神志半昏,时或晕瞀,食不易下。脉象乍密乍疏,弦动中带涩象。病机为风阳上冒,气血上并,冲激未已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赤,声音气粗,痰声辘辘,脉弦涩。
肝阳上亢中风风阳上冒气血上并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,右侧偏头痛月余,发作频繁,伴头目胀感、睡眠不宁、恶心呕吐、大便稀,严重时右额角血管怒张,头痛欲裂,睡眠障碍。舌质澹有齿痕,舌苔白腻黄,脉沉细微数。中医病名属头痛,证型为肝阳偏亢,血郁于上,病因病机为肝阳上亢,血郁上扰。望诊见舌质澹有齿痕,舌苔白腻黄;闻诊未提及;问诊见头痛、恶心、睡眠障碍;切诊见脉沉细微数。
偏头痛肝阳偏亢血郁于上舌苔白腻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,男性,左胸闷痛3个月,伴心悸气短、胃痛泛酸、头晕头痛、睡眠欠佳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属气阴两虚、肝旺阳亢、气滞血瘀。面色红赤,舌红,脉沉弦滑、沉细缓。主诉左胸闷痛,病程3个月。四诊显示气阴两虚、肝旺阳亢、气滞血瘀之病机。
胸痹心痛气阴两虚肝旺阳亢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7岁女性患者,主诉眨眼、耸肩半年余。病程半年,无明显诱因。中医诊断抽动障碍,辨证土虚木亢。舌略红,苔薄白,脉弦。精神状态可,咽部稍红,心肺未见异常,脑电图未见异常。
肝阳上亢抽动障碍土虚木亢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38岁男性,主诉头昏乏力、腰府酸痛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肾劳,证型气血不足、肝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肾劳、气血阴阳俱虚、脾肾功能衰退、肝阳上亢。面色红润,舌象未提及,脉象细弦、细缓。尿检异常,蛋白(++),血尿素氮升高,血压170/100mmHg。病史有慢性肾小球肾炎,长期存在腰酸、头昏、乏力、便稀等症状。
肝阳上亢肾劳气血不足肝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右手不能活动、双脚发麻、烦躁、头痛、失眠、手足无力、两胁胀痛。病程5天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属肝气郁滞,血管痹阻。望诊见舌质暗红,苔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病史较长,情绪不舒畅,饮食不节。切诊见左臂无脉,右臂血压160/120mmHg,脉弦细沉。
肝阳上亢高血压肝气郁滞血管痹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59岁,暴怒生气后双眼失明5天,双眼视力无光感,双眼压20.55mmHg,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脉弦。双眼暴盲,双癔病性黑蒙,暴怒伤肝,肝郁气滞,玄府壅塞,目失所养。双眼恐吓反射消失,双瞳孔等大,对光反应灵敏,双晶状体皮质楔形混浊,眼底双视盘红润,黄斑中心凹反射清晰。双眉紧皱,表情忧愁,肢体活动自如。
肝阳上亢暴盲肝郁气滞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51岁男性,主要症状为骤然晕倒、神志模糊、口唇歪斜、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、头痛头晕、言语不清、左上肢腕关节肿胀,病程自1975年4月20日始。舌苔薄白,脉弦有力。中医病名为中风,证型为血瘀气滞,经脉闭阻,筋失血养。病因病机为肝阳偏亢,引动内风,风阳上扰。望诊见口唇歪斜,舌苔薄白;闻诊未提及;问诊包括头痛头晕、言语不清、肢体活动不灵;切诊脉弦有力。
肝阳上亢中风血瘀气滞经脉闭阻
查看详情 →
54岁男性,头晕作响,纳少,便燥,腰背膀酸痛。风湿热蕴结上蒸。舌质红,苔白,脉细弦。
肝阳上亢风湿热蕴便燥腰背酸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下焦先发水颗如疥,春夏间发作,延及四肢。巅顶、肌肤出现疥瘰瘙痒,春发冬瘥。骨骱屈伸间疥癣经年不愈,痛痒流水,外治无效,曲折处结核,频噫干呕,纳食咽阻,经水期至常有带下。周身皮脱如麸,夜潮热,昼寒战。痈疡脓溃,口中味甜,纳少不饥。溃疡未合,频寒潮热,食物日减,形神日损,衄血,口渴舌绛,肉腠麻木。血气紊乱成痈疡,溃脓后进参芪内托,阳升肝木震动,烁筋袭络。阴分固虚,经脉湿热阻塞,下焦发疡,久咳不止。阴损有漏疮,咳逆欲呕。肛疡痛,遗精,酸苦泄热不应。督虚腰背痛,神倦,痔下血。阴伤湿热,下坠肛痔,溺涩精浊。瘰疬不消,伏邪寒热。疠劳寒热食减。腰间肤膜凝形,皮里膜外牵绊不和。脉左搏大,右缓,夏秋热气从口鼻入,邪深入血分。内伏暑湿,食入痞满。患处热蒸痛痒,经脉气血不行。疮家营卫自虚,寒热神疲。耳聘环口浮肿,少阳阳明风热失解。风毒湿郁,损气血为内伤症。
肝阳上亢阴虚湿热阳明湿热风毒郁热
查看详情 →
男,50岁,头晕7年,左侧肢体活动不利,手部屈伸不利,性急易怒,易悲伤,说话困难,有痰鸣,胃胀,口气,恶风怕冷,易汗,全身乏力,腰痛,入睡困难,梦少,大便无力,黏不成形,小便频黄。脉洪滑略沉,舌红略胖,苔薄白。头晕,肢体活动不利,痰湿阻络,肝风内动,气阴两虚,外感风寒,脾胃虚弱。面色无华,舌红胖,苔薄白,脉洪滑略沉。声音低微,口气重,舌象红胖,脉象洪滑略沉。病程7年,症状复杂,涉及肝、脾、肾功能失调。
肝阳上亢头晕肝气郁结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女性。主证为妊娠八个月因宫缩入院。中医诊断为妊娠水肿。辨证为脾虚肝旺,水湿不运。舌苔薄白,脉象滑数。病机为脾虚肾亏,肝阳上亢,运化失职,形成子肿。
肝阳上亢妊娠水肿脾虚肝旺肾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男性。主诉左侧头痛,阵发性加剧3日,病程3年,每年3~4月间发作。症状包括痛处固定、锥刺样痛、眩晕、手指抖动、夜寝不安、大便秘结。舌质稍红,苔薄黄,脉弦数有力。中医诊断为偏头痛,辨证为风邪郁胆,气血失运。望诊见舌质稍红,苔薄黄;闻诊未提及;问诊包括头痛性质、发作时间及伴随症状;切诊脉象弦数有力。
偏头痛风邪郁胆气血失运弦数有力
查看详情 →
男,62岁,行走后头晕,右侧肢体乏力,半身不遂,言语不清。高血压病史10年,糖尿病病史10余年。舌暗红,苔黄腻,脉沉弦少力。中医诊断中风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舌象暗红,苔黄腻,脉沉弦少力。
肝阳上亢中风脑梗痰热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女,39岁。头晕3年余,劳累及心情不佳时加重。体型较胖,面色潮红。舌质暗澹体稍胖大、边有瘀斑、苔白腻。脉弦滑。中医诊断:脾虚湿阻,血行不畅,肝阴不足,风阳上扰型眩晕。主症:头晕、耳鸣、头目胀痛沉重、胸闷、恶心、周身困倦乏力。病机:脾虚湿阻,痰瘀互结,肝阴不足,风阳上扰。
眩晕脾虚湿阻血行不畅肝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心悸,不寐,胁痛。舌尖绛,舌苔白,中有裂痕。脉来软大。心营与肝血两亏,肝阳易升,肝气易作,遂使心阴受耗。
肝阳上亢心悸不寐胁痛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