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木+血虚+气血亏虚

19岁女性,主诉经行身体疼痛半年余。经期受寒后出现全身畏寒、冷痛,遇寒加重,月经量少,色黯黑,夹血块。面色苍白,形体偏瘦,四肢欠温,腰骶冷痛。中医诊断为经行身痛,辨证为气血虚弱、外邪侵袭。舌质澹红,苔白,脉细弱。
气血虚弱经行身痛外邪侵袭风寒冷痛
查看详情 →
男,52岁。左大腿内侧肌肉胀痛酸沉麻木2周。伴面色萎黄,头晕唇澹。舌澹,脉细涩。诊断腿痹。证属血虚失荣,邪瘀闭经。
血虚失荣腿痹邪瘀闭经面色萎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男性。颈肩痛及颈活动障碍20余年,工作劳累后加重,近1年痛势加剧,伴双上肢无力、麻木、抬举困难。面色黄,舌质红,脉细尺弱。颈及肩压痛明显,颈后伸及左屈受限,臂丛牵拉试验左侧阳性,X线示颈6~7骨质增生,颈椎生理屈度变直。中医诊断痹证(颈椎病),证型气血虚型。
气血虚痹证颈椎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7岁,女性。主诉右下肢疼痛,右膝肿痛,行走缓慢。病程较长,有脑梗死病史。舌红,苔白。脉弦。中医诊断为中风后遗症。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为久病肝肾气血亏虚,气不能行,血不能濡,致肢体筋脉失养。体征示右鼻唇沟变浅,右下肢肌力4级,右侧肌张力高,腱反射活跃,右侧巴宾斯基征(+)。
气血虚弱中风后遗症肝肾亏虚风痰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4岁,头痛伴左上肢麻木,病程约三至四天。头痛以左侧及颠顶为甚,遇风加剧,左上肢麻木感觉不敏,口干不欲多饮,恶心欲吐,大便干结,声音低弱,面容憔悴,双目呆滞,体质瘦长。舌质淡红,苔白薄,左脉细涩,右脉略弦。辨证为气血亏虚,风邪袭络。
气血亏虚肝血虚血管性头痛风邪袭络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男,36岁。主诉左下肢肿胀疼痛,活动受限7天,术后发热3天。创伤性休克、左股骨骨折、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。疲乏无力,自汗,肢体麻木,面色无华,气短懒言,喜暖畏寒,肌肤湿冷。舌质澹,舌苔薄白,脉虚细。诊断为创伤后发热——阴虚证,病因病机为严重创伤,失血过多,血分亏虚,阴不制阳,阳浮于外而发热。
血虚证气血亏虚创伤后发热阴虚阳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5岁。主诉头晕目煳、神疲健忘、上肢厥冷疼痛麻木、经量多、面色少华、全身微肿。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多发性大动脉炎。证型气血亏虚,脉络痹阻。望诊面色少华,舌澹红苔薄白。闻诊未见异常。问诊有头晕、头痛、记忆力减退、视力下降、两眼黑矇、上肢发冷疼痛、活动后加剧、月经量多。切诊寸口脉弱难探及。
气血亏虚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络痹阻月经量多
查看详情 →
70岁女性,头晕耳鸣,颈部僵硬麻木,右臂屈伸不利,手足麻木肿痛,遇冷疼痛,头不自主摆动,手脚发凉,喉中有痰,咳吐不利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迟缓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为气血亏虚,寒邪侵袭,痹阻脉络。望诊见舌质淡红,苔薄白;闻诊见喉中有痰;问诊见头晕耳鸣、颈部僵硬麻木、手足麻木肿痛、遇冷疼痛、头不自主摆动、手脚发凉;切诊见脉迟缓。
气血亏虚血虚生风颈椎病寒邪侵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,男性,主诉下肢痿软、肌肉消瘦、麻木不仁、下肢不温、寸步不行。中医诊断为痿证,证型为肾阳虚衰,脾阳不足。望诊见舌澹苔白,闻诊未提,问诊见精神不振、不欲饮食,切诊见脉虚大无力。病程较长,症状逐渐加重。
气血亏虚痿证肾阳虚衰脾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男性。右侧头痛3年,加重月余,伴头昏眼花。脑动脉硬化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沉弦。血瘀阻滞,肝阳上亢。头为诸阳之会,年老肝肾不足,气血亏虚,气虚血滞,脉络阻滞不通,故头痛固定不稳。肝肾不足,虚火内生,头昏眼花。
脑动脉硬化肝阳上亢血瘀阻滞头昏眼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2岁,男性。主诉坐骨神经痛2个月。病史中提及咳嗽后出现腰及下肢疼痛,遗留麻木困痛,行走痠困乏力,阴雨天或感寒时小腿觉凉,伴有气短乏力。体征包括面色苍白,舌质澹,苔白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痹证(坐骨神经痛),证型为气血亏虚、筋脉失养型。
气血亏虚肢体麻木坐骨神经痛筋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