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型脑炎医案

患者信息

  • 姓名:吴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6岁
  • 主要症状:高热3天,头痛,喷射状呕吐,嗜睡,惊厥数次

诊断

  • 西医诊断:乙型脑炎
  • 中医辨证:暑温内闭,痰蒙清窍

初诊

  • 病情描述:高热持续不退,波动于39℃~40℃之间,抽动不止,神识昏蒙,谵语狂躁,喉中痰鸣,头痛呕吐,脑膜刺激征(+)。
  • 舌象:舌红
  • 苔象:苔黄厚腻
  • 脉象:脉滑数

初诊方药

  • 药物组成
    • 胆南星 6g
    • 天竺黄 6g
    • 鲜藿香 10g
    • 鲜佩兰 10g
    • 鲜荷叶 10g
    • 菖蒲 10g
    • 郁金 10g
    • 竹茹 10g
    • 清半夏 6g
    • 僵蚕 10g
    • 丝瓜络 6g
  • 服药方法:煎好后以竹沥水10ml兑服,并用局方至宝丹2丸,分4次化服。

二诊

  • 病情变化:狂躁语明显减轻,抽动停止,体温下降,在38℃~39℃之间。
  • 舌象:舌红
  • 苔象:苔黄厚腻
  • 脉象:脉滑数

二诊方药

  • 药物组成
    • 胆南星 6g
    • 天竺黄 6g
    • 鲜藿香 10g
    • 鲜佩兰 10g
    • 鲜荷叶 10g
    • 菖蒲 10g
    • 郁金 10g
    • 僵蚕 10g
    • 丝瓜络 6g
  • 加减:去竹茹,加菊花 10g, 生蛤壳 15g, 生海石 15g, 忍冬藤 15g

三诊

  • 病情变化:体温正常,神识完全恢复,痰鸣已减,头痛消失,面色潮红,肢体活动尚觉吃力,仍感倦怠,纳少。
  • 舌象:舌红,黄腻苔已退,可见薄白苔

三诊方药

  • 药物组成
    • 北沙参 15g
    • 川贝母 10g
    • 丝瓜络 6g
    • 生扁豆 15g
    • 石斛 10g
    • 竹叶 6g
    • 荷梗 10g
    • 灯心草 1.5g

按语

  • 总结:痰是“乙脑”的病理产物,它是造成“乙脑”患儿惊厥、神昏、肢体不利以及留有后遗症的重要原因。故古人云:“疗惊必先豁痰”。此患儿表现狂躁语,抽搐不止,神识昏蒙,喉中痰鸣,苔黄腻,皆为痰热之征象。故方中以胆南星、天竺黄、竹沥水清化热痰,鲜藿香、鲜佩兰、菖蒲、郁金芳香化湿,以绝痰之来源,竹茹清化热痰,兼以止呕,僵蚕、丝瓜络止茎通络。配服局方至宝丹清热解毒,化浊开窍。故服后,抽止吐止,狂躁等诸证减轻,加菊花以疏风清热、止头痛,生海石、生蛤壳以软坚化顽痰,忍冬藤以清经络之湿热,所以再服,痰消神清。又以清络饮加减,清余邪、通经络而告痊愈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