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案整理

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姓名:齐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56岁
  • 就诊地点: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
  • 初诊日期:2012年10月7日

诊断

  • 临床诊断
    • 急性重症胰腺炎
    • 感染性休克
    • 多脏器功能衰竭

初诊情况

  • 症状
    • 上腹部疼痛2天,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
    • 体温39.6℃,呼吸急促,需半卧位
    • 全腹膨隆,压痛、反跳痛存在,移动性浊音阳性
    • 肠鸣音减弱,诊断性腹腔穿刺见血性液体
    • 血淀粉酶1411U/L, 尿淀粉酶3241U/L, 血脂肪酶1477U/L
    • 血尿素氮21.7mmol/L, 血肌酐278umol/L
    • 血气分析示pH7.12, PaO271mmHg, PaCO272mmHg, BE-6.0
    • 心电图示:窦性心动过速
    • 腹部CT示:两下肺实质性不张,大量胸腔积液;腹部膨隆,肠腔严重扩张,肠壁、肠系膜水肿严重;胰腺体积明显增大,实质内大片低密度坏死区,胰周腹膜后左侧肾旁间隙大量积液

初诊治疗

  • 西医治疗

    • 呼吸机辅助通气
    • 补液
    • 抑酸
    • 抑酶
    • 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
  • 中医诊断

    • 病为“腹痛”
    • 证属“肝郁气滞、湿热内结”
  • 中医治疗

    • 方选大柴胡汤加减
    • 药物组成:
      • 柴胡12g
      • 黄芩12g
      • 枳实15g
      • 赤芍12g
      • 大黄10g(后下)
      • 厚朴15g
      • 槟榔12g
      • 木香6g
      • 芒硝20g(烊化)
      • 金钱草15g
      • 茯苓12g
      • 泽泻12g
      • 郁金15g
      • 甘草6g
    • 用法:3剂,水煎灌肠及胃管给药,1日1剂

二诊情况

  • 症状改善

    • 药后当晚腹泻约1500mL
    • 第2天患者经膀胱测腹内压降至21cmH2O
    • 呼吸功能明显好转,气道峰压降至28cmH2O
    • 中心静脉压8mmHg,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
    • 3天后患者高热已退,腹痛减轻,神志好转
    • 舌澹红,脉弦滑
    • 逐渐停用血管活性药,继续给予呼吸支持,维持内稳态,维护各脏器功能,加强营养支持
  • 治疗调整

    • 中药以前方将大黄减至6g,芒硝为10g
    • 加白扁豆30g继服
    • 5天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,开始经胃管行肠内营养

后续治疗

  • 治疗调整
    • 以前方加减调理1个月,病愈出院

按语

  • 按语

    • 本案患者病发于饱餐之后,若以食积腹痛论治则差之千里。
    • 患者饮食不节,日久伤脾,脾虚湿困,久则湿郁化热,湿热中阻,影响肝气疏泄功能,则成土壅木郁之证,腹痛而脉弦即是明证。
    • 湿热蒙闭胸阳,胸阳不展则呼吸急促,湿热上蒙清窍则高热神昏,治当疏肝解郁、清热化湿。
    • 方用大柴胡汤加减,方中少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品,但药后诸症得减,源在治病求本,本者病机也。
    • 如《医学正传·心腹痛》云:“夫通者不痛,理也。但通之之法,各有不同。调气以和血,调血以和气,通也;下逆者使之上行,中结者使之旁达, 亦通也; 虚者助之使通, 寒者温之使通, 无非通之之法”。
  • 整理:张志明

  • 审阅:李顺保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