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热内郁,熏蒸鼻窍(朱仁康医案)
病历摘要
- 患者信息:崔某,女,近40岁。
- 体质:体健丰硕,喜食肥甘辛辣。
- 病史:患红鼻症已十余载。
- 症状:
- 初起鼻翼两侧发红油亮。
- 逐渐扩大,红斑之上成批发出针头大小红色丘疹及脓疱。
- 毛细血管扩张,皮肤潮红,皮脂溢出,毛孔扩大。
- 月经愆期,多紫黑血块,精神紧张时尤甚。
- 脉象:脉细滑数。
- 舌象:舌红苔薄黄。
- 诊断:酒渣鼻。
辨证治疗
- 证属:血热内郁,熏蒸鼻窍。
- 方选:凉血四物汤。
- 药物:
- 生地黄30克
- 赤芍、川芎、当归尾、黄芩、甘草、红花、陈皮各10克
-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
- 外用:去斑膏方。
- 治疗效果:经治1个月而愈,经水亦正常。
按语
- 酒渣鼻:又名“赤鼻”,俗称“红鼻子”“糟鼻子”。
- 分型:
- 肺火型:多见于初期。症状包括鼻尖及鼻翼潮红,舌质红,苔黄,脉细滑。治则同上。
- 血瘀型:见于中期及后期。症状包括鼻先红而后紫暗,舌紫苔薄白,脉细涩。先用凉血、活血清热。案例1方选凉血四物汤。
- 药物:
- 干地黄15克
- 当归尾12克
- 赤芍、陈皮、红花、黄芩各9克
- 川芎、甘草各6克
- 药物:
- 案例2:选方中,生地黄、赤芍清热凉血;川芎、当归尾、红花活血化瘀;鼻属肺窍,以黄芩清肺;陈皮理气和胃,以助活血;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合用,共奏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之功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