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,32岁,上腹部绞痛、呕吐1天,病程1天。直肠癌术后9个月。腹痛剧烈,阵发性,以上腹部为主,恶心、呕吐、不欲饮食、无排气排便,小便短赤,神疲肢倦,口渴不欲饮。形体消瘦,上腹部剑突下压痛阳性,肠鸣音弱。X线腹平片示左中上腹肠腔大量肠积气伴液平面。
肠梗阻放射性损伤胃肠气滞气血虚弱
查看详情 →
女,41岁,肩痛不能上举月余,夜不能寐,受凉或劳累加重。右肩活动明显受限,前屈60°,外展30°,后伸15°。肩痛。寒凝经络,气血阻滞。面色正常,舌淡苔薄白,声音正常,无特殊气味。脉沉弦。
肩痛肝气郁结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岁,主要症状为高烧、呕吐、便稀,病程4天。中医病名小儿麻痹后遗症,证型热灼津亏,筋脉失养。望诊面色黄,舌苔薄黄,舌质澹红。闻诊语声低微。问诊有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。切诊脉沉细。既往史有麻疹病史。
小儿麻痹后遗症热灼津亏筋脉失养痿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男性。主诉痢疾半年有余。主要症状为大便5~6次/日,腹部疼痛,里急后重,下痢脓血,白色黏液较多,肛门瘙痒,伴有梦遗现象。体弱面黄,舌嫩红,脉沉数而弦。中医病名为痢疾,证型为湿热郁滞肠道,传导失司。望诊见体弱面黄,舌嫩红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大便次数多、腹部疼痛、里急后重、下痢脓血、白色黏液多、肛门瘙痒、梦遗。切诊见脉沉数而弦。
痢疾湿热郁滞里急后重下痢脓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女性。产后12天,右乳房红肿疼痛,伴恶寒发热。右乳红肿,外上、下象限有6cm×8cm肿块,波动明显。白细胞总数15×10⁹/L。诊断为乳痈。病因病机为正气内亏、外邪侵袭、情志不畅、乳汁积滞。舌象、脉象未提及。
乳痈肝气郁结阳明热盛乳汁积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8岁。上腹部持续性疼痛4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,呈阵发性绞痛。麦氏点压痛与反跳痛,右下肢阑尾穴压痛,伴恶心、呕吐,体温39℃。白细胞总数升高,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。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。面色潮红,舌红苔黄腻,脉数。病机为气滞、血瘀、湿阻、热壅,致瘀滞热积成痈。
急性阑尾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热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4岁,女性。主诉头顶及两侧疼痛6年。发作性闷痛伴恶心、呕吐,每次持续六七小时,每月发作一两次,用脑、缺觉、过累易诱发。睡眠多梦,月经正常。苔薄、根部有黄苔,少津。脉沉弦。便秘史。经络诊察示太阴经、手太阳经、足少阳经、足阳明经异常。辨经示病在太阴经、阳明经。病在阳明经、少阳经。舌象示苔薄黄少津,脉象沉弦。
阳明头痛痰凝气阻脾虚津亏少阳头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男性。肚腹胀满疼痛,大便不通1日。全腹胀满,胸闷气急,腹痛较轻,无矢气,不能饮食,食之旋即呕吐,腹部膨隆,四肢厥冷,精神萎靡,呻吟不已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象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腑气闭结,属肠结症。病因病机为寒伏中州,脾肾阳虚,寒凝气滞,腑气痞阻。望诊见舌质淡,苔白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症状描述详尽。切诊见脉象沉细。
腑气闭结脾肾阳虚寒凝气滞腹胀疼痛
查看详情 →
女,42岁,右下腹疼痛1天。右下腹麦氏点压痛(+),低热,大便未行,恶心,口苦。腹部B超示右下腹不匀质回声团,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高。中医诊断为肠痈,湿热内阻,气滞血瘀证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急性阑尾炎湿热内阻气滞血瘀右下腹疼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,女性。腹胀泄泻反复发作半年,持续发作1周余。腹鸣腹胀,脐周隐痛,便烂,日3~5行,解后痛缓,伴头重身困乏力、腰胀。脉缓,舌淡苔白。中医诊断泄泻(脾虚湿困)。病因病机为饮食不洁致急性腹泻,失治后肠胃受损,清浊不分,湿困脾胃。
泄泻脾虚湿困腹胀便烂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女性。主诉近1个月消瘦,体重锐减,全身乏力。中医诊断消渴。病机属糖尿病,病位在胰脏。诊见精神萎靡,消瘦乏力,脉沉细无力,舌淡苔薄白。特殊检查示胰俞穴及胰点有明显压痛。
糖尿病消渴胰脏舌淡苔薄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0岁,男性。主诉四肢活动障碍,上肢不能高举,手指拘急,肌肉萎缩,肌肉紧张,膝腱与跟腱反射亢进,二便失禁。病程近一年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外伤血瘀,阻痹筋脉。面色黄白,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细。体征包括语言正常,血压120/80mmHg。
外伤瘫痪血瘀阻络筋脉失养肌肉萎缩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