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岁女性,呕吐5天,食入即吐,吐清涎,每日数十次,伴脘腹疼痛、头目眩晕、胃部喜热按、面色萎黄、肢体消瘦。舌苔薄腻,质淡有齿痕,脉沉迟。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,中阳不振,病机为升降失司。
中阳不振呕吐脾胃虚寒升降失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。主诉嗜睡年余,昼夜昏昏欲睡,呼之能醒,醒后复睡,精神疲困,食后尤甚,头重身困,胸闷脘塞,恶食肥甘,食后泛呕,纳呆便溏。舌体微胖多痕,舌质澹而暗红,舌苔白腻,脉弦弱濡缓。诊断为嗜睡症,病因为脾胃虚弱,痰湿内困,中阳不振。
中阳不振嗜睡症脾胃虚弱痰湿内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5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闭止50余日,头眩,倦怠,恶心,呕吐,食入即吐,或不食亦吐酸苦,或吐黄绿水,夹有少量血液。精神郁闷,形体消瘦,面红,舌赤苔黄燥,语言高亮,时时太息,不思饮食,食后即吐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脉弦滑而数。中医病名呕吐,证型肝气郁滞,升降失常,冲气上逆。病因病机肝气郁滞,中阳不振,痰水潴留。望诊面红,舌赤苔黄燥。闻诊语言高亮。问诊月经闭止,恶心,呕吐,不思饮食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。切诊脉弦滑而数。
中阳不振月经闭止肝气郁滞呕吐不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。慢性萎缩性胃炎5年,近3个月加重。胃脘胀闷,食后更重,消瘦乏力,肢冷,大便时溏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证属脾虚失运,中阳不振。
中阳不振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失运胃酸偏低
查看详情 →
11岁男性,习惯性呕恶5年,平卧则安,头晕,纳谷不香,舌苔薄白,脉缓形寒,二便尚通。中寒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寒,中阳不振,气机不畅。望诊见舌苔薄白,闻诊无特殊,问诊见呕恶、头晕、纳谷不香,切诊脉缓形寒。
中阳不振脾胃虚寒气机不畅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9岁,男性,主诉上腹胀、隐痛,病程较长,自2002年起反复发作。中医病名属胃脘痛,证型为脾阳虚、湿热内蕴、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中阳不振,湿浊内生,湿郁化热,脾运不力,气机不畅。望诊见面部色素沉着,舌质暗红,舌苔薄腻、黄白相兼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畏寒肢冷,午后低热,大便溏泄,神倦乏力,食欲不振。切诊见脉小弦而数。
中阳不振胃脘痛脾阳虚湿热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3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胀痛反复3年余。中医诊断胃脘痛,证型中阳不振,气滞挟湿。症状包括胃脘胀痛隐隐,食后明显,得按则舒,偶有反酸,纳谷不馨,便溏年余,日行3~4次,下肢轻度水肿。舌澹,苔薄腻,脉细。
中阳不振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挟湿脾胃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1岁,男性。主诉腹痛15年。病史显示曾患十二指肠溃疡,伴纳呆食减、疲乏无力,腹痛腹胀腹泻,夜间加剧。面色暗黄,精神萎靡,语言无力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而紧。压痛反应涉及中脘、关元、合谷、足三里、内庭、地机、阳陵泉、公孙。诊断为腹痛(十二指肠溃疡)。病因病机为久病气血两虚,中阳不振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郁阻中焦。
中阳不振十二指肠溃疡气血两虚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
28岁男性,右中上腹痛2年,右侧腰痛1年半,肉眼血尿5个月,头晕、乏力,面色灰暗,双眼睑浮肿,午后腰膝酸胀,右上腹痛空腹时较甚,饮食欠佳,多梦,右侧腰痛,右下腹痛,尿道不适,舌质淡暗,脉细弦,中医诊断水肿、尿血,证型脾肾虚损,热伤血络,病因病机脾肾虚损,热伤血络,望诊面色灰暗,舌质淡暗,闻诊未提及,问诊有头晕、乏力、浮肿、腰痛、腹痛、尿血、饮食欠佳、多梦,切诊脉细弦。
中阳不振水肿尿血脾肾虚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7岁,停经50余日,恶心欲呕,食后脘胀,素有反酸。舌苔薄白,脉象细弦滑。中医诊断为恶阻饮食难消。病因病机为胃气壅滞,冲脉之气上逆犯胃,中阳不振,浊气不降。证型属肝胃不和,脾虚气滞。
中阳不振妊娠恶阻胃气壅滞肝胆郁热
查看详情 →
10岁女性患者,呕吐时作时止三月,食入即吐,周身倦怠,腹中雷鸣有水声,时有腹痛。苔白而润,舌尖微红,脉细弱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,中阳不振,水谷不能承受,升降失常。
中阳不振胃虚呕吐脾胃虚弱升降失常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53岁,胃脘痞满不适6年,畏凉食,纳差,乏力,大便干结,劳累或情绪不畅时加重。面色少华,舌淡体胖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细弦。中医诊断为胃痞,证属脾虚肝郁,胃失和降,中阳不振。
中阳不振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肝郁胃失和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疼痛2年,痛绵绵不休,遇气候变化、饮食不慎时加剧。发作时手足逆冷,口吐涎沫,喜温喜按,气微力弱,食欲不振,睡眠欠佳。二便清利。舌质澹,苔薄白。脉沉弦紧。辨证为脾胃虚弱,中阳不振,胃失和降。
中阳不振脾胃虚寒胃失和降四肢清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2岁,女性。主诉胃痛,反复发作3年,现发2天。主要症状包括胃脘隐痛、腹胀纳呆、嗳气频繁、偶尔泛酸、乏力、大便溏薄。舌质澹、舌体胖、有齿痕、舌苔白薄。脉细濡弱、关寸较大。中医病名为胃痛,证型为脾湿胃寒,中阳不振,肝木郁陷。病因病机为脾虚肝郁,肝木郁陷,克伐中土,中阳不振,水寒土湿。
中阳不振慢性胃炎脾虚肝郁胃寒气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1岁。主诉为呕血,病程数年,因饮食不慎复发。面色苍白,形寒肢冷,倦怠乏力,胃脘隐痛喜按喜温,时欲呕吐,呕血量少色红。舌澹苔润,脉缓而弱。中医诊断为脾阳虚,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,中阳不振。舌象澹,脉缓弱。
中阳不振脾阳虚脾胃虚弱呕血
查看详情 →
25岁女性,面目四肢浮肿,按之下陷,皮肤光亮,腰部酸困,尿频量少,脘腹胀满,纳差便溏,头晕,肢倦,心悸气短,面色苍白,四肢不温。舌质淡,苔白润,脉缓滑。证属脾胃虚弱,中阳不振,水湿不运,泛溢肌肤所致子肿。
中阳不振子肿脾胃虚弱水湿不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。主诉中阳不振,饮聚膈间,阻碍呼吸,气急,喉有痰声,终宵凭几而坐,不能仰卧。中医病名哮喘。病因病机为肺失肃降,气不化津,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,肾阳虚水泛成痰,痰阻气道,升降失常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中阳不振哮喘痰阻气道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男性。主诉为食用煨猪蹄爪后出现剧烈腹痛,病程三年。腹痛常因食肉繁频而作,食猪蹄后尤剧,3~5小时后自休。舌苔薄白,舌质淡红,脉缓。诊断为腹痛,病机为中阳不振,痰湿困遏气机。
中阳不振食积停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7岁,男性,主诉胃脘痛3年,饥饿时疼痛加剧,喜按得温则舒,口泛清水,胃纳差,形寒畏冷。胃脘部压痛,X线提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。中医诊断为胃脘痛,证属中阳不振,胃失濡养。舌淡,脉沉迟。
中阳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胃失濡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2岁。主要症状为大便溏烂带黏液2个月余,胃脘痞胀,晨起恶心,口苦,尿黄,腹部隐痛。舌苔浊腻偏黄,边有齿痕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为湿热内蕴,胃肠不和。辨证为湿热内蕴,胃肠不和,后转为脾虚蕴热,夹有积滞,最终辨证为久泻脾虚,中阳不振。舌象示浊腻偏黄,后转为薄黄,再转为薄白。脉象细弦,后转为细。
中阳不振慢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脾虚蕴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