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2岁,男性,主诉阳痿10余年,伴腰痛、头昏、睡眠欠佳、食欲不振、口干口苦、大便结或溏、小便黄、余漓不尽。舌苔黄腻且厚,脉弦细。辨证为湿热蕴于下焦,情志抑郁,肝气不舒,肝病及脾,脾不健运,湿谷不化。
阳痿湿热下注腰肾受损脾不健运
查看详情 →
62岁男性,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四肢酸楚、精神疲倦、口渴喜冷饮、烦躁不安、小便频数、易于饥饿,病程5年余。面色潮红,舌质红少苔,脉沉弦而细数。眩晕,多梦,多食善饥,腰腿酸软,大便干燥,小便清长量多。阴虚火旺。
糖尿病阴虚火旺消渴眩晕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心胆虚怯,如人将捕之状,时而惊悸,寤不成寐,胸中气上冲,咽中如有肉块堵塞,大便闭结,五、六日一行,食物则噎,病程六、七年。中医病名噎膈,证型气郁积劳,病因病机七情五志过极,阳气内结,阴血日枯。望诊面色青黑,舌象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有惊悸、咽中堵塞、食下阻隔、胸中痛如针刺、大便不通、饥不能食、水液可行、干物梗塞。切诊未提。
噎膈心胆虚怯七情气结阳气内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,主诉气喘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气喘,证型肾阳虚,病因病机肾阳亏乏,寒湿内蕴。望诊舌苔厚白而两边带灰,闻诊未提及,问诊未提及,切诊脉沉弱,按久愈微。
气喘肾阳虚寒湿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脚踝肿硬色白,病程两月余。肾不纳气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盗汗,内热,饮食不化,便滑,肌瘦,头晕,头痛,痰涌。
脚踝肿硬肾不纳气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主诉月经量少、乏力嗜睡、气短自汗、腰酸膝软、畏寒肢冷、白带清稀。中医病名产后虚劳,证型脾肾亏损,精血不足,冲任不盛。望诊见面色苍白憔悴,舌澹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产后大出血史,月经来潮次数少。切诊脉细弱。
产后虚劳脾肾阳虚精血不足冲任不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逾旬日,神气大惫,面色萎黄,手肢瘛疭,阵阵抽搐,舌苔糙黄白,垢腻起裂,脉细数,左部稍弦,便下溏薄。中医诊断为肝风内动,脾与肾命元阳将绝。病因为脾阳衰微,命门元阳将绝,肝风内动,神煳抽搐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苔黄垢中灰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神气大惫,闭目煳语,呃逆,咽关哽痛,便下带血。切诊见脉细数,关尺散象,脉微软带弦。
肝风内动肾阳将绝虚风搐搦阳气虚浮
查看详情 →
杨某,女,66岁。左耳鸣响、耳内流血、头痛、口干而苦、内热、畏寒肢冷、胸闷气窒、纳食减少。中医病名:耳鸣、头痛。证型:真阳失守、火不归原。病因病机:高年下元不足、阳不摄阴、血溢络外。望诊:苔薄腻,色淡黄,质干。闻诊:声低气怯。问诊:内热口干、夜寐盗汗、畏寒、四肢清冷。切诊:脉沉细。
耳衄头痛内热苔薄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头晕、白浊、腰痛、盗汗、眩晕。中医病名包括头晕、白浊、腰痛、眩晕。证型为湿痰中阻、脾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湿痰流注、清阳不升、精室不固、心脾两虚、肾阳不足。望诊见面色萎黄。舌象见舌苔白腻。脉象见脉沉细。
头晕白浊腰痛盗汗
查看详情 →
74岁男性,大便每日15~20次,不成形,伴肛周下坠感、大便不能自控、排尿不畅、夜尿3次、倦怠乏力、面色少华、口唇暗。舌淡胖,苔根白腻,脉沉细。证属脾肾阳虚、瘀毒内阻。
脾肾阳虚瘀毒内阻大便溏泻肛周坠胀
查看详情 →
幼妇产后月余,腹中渐痛,肿胀如蛊,脉细数有力。妇人小腹肿痛,小便如淋,脉缓而芤。小产瘀血未尽,小腹内外肿痛月余,大便秘燥,小便涩滞,口燥咽干,烦闷不睡。腹胀如鼓,脐突寸许,小水涩滞,转侧腹有水声。内痈脓病,肝火急驳瘀血而成内痈,肠痈已成,内脓已成。舌象未提,面色未提,声音未提,气味未提,病史包括产后、小产、行经时误餐生冷、恼怒。
产后内痈瘀血未尽肝火瘀血肠痈已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3岁。主诉口腔、下阴溃疡反复发作。病史有白塞病,伴口腔黏膜溃疡、下阴溃疡、目煳、口干引饮、乏力。舌红,苔薄黄腻。脉濡细。辨证为肝肾不足,虚热内蕴。中医病名为狐惑病(白塞病)。病因病机为湿毒与热毒并存,兼肝肾亏虚。
白塞病肝肾不足湿毒内蕴热毒扰营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53岁。主诉口腔溃疡,下阴溃疡反复发作。病史有白塞病,口腔黏膜溃疡,下阴溃疡及目糊反复发作,口干引饮,乏力。舌红、苔薄黄腻。脉濡细。辨证为肝肾不足,虚热内蕴。诊断为白塞病,狐惑病。
白塞病狐惑病肝肾不足虚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诉噎膈,不能进食逾月余。病程长短为逾月余。中医病名噎膈。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面色苍白,形体消瘦。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症状描述大便燥结,噎膈不能进食,呕吐,饮食困难,大便困难,便溺不畅。脉象六脉沉涩,按久则衰,举指即应。
噎膈脾肾气阴虚痰逆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咽喉痛,不能饮食,症状时作时止,病程半年。诊脉两寸洪大而虚,尺部虚而无力。两足喜暖畏寒,口喜冷饮,咽下即感不适。面色苍白,舌质淡,苔薄白。脉象两寸洪大而虚,尺部虚而无力。病属下真寒,上假热之证。
咽喉痛真寒假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3岁。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、下阴溃疡反复发作,伴口干引饮、乏力。舌红,苔薄黄腻,脉濡细。中医病名为贝赫切特综合征,辨证为肝肾不足,虚热内蕴,后转为肝肾亏虚、虚火上炎。病程反复,湿热伤阴,虚火上炎。
贝赫切特综合征肝肾不足虚热内蕴虚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70岁男性,腰痛及步行困难,病程较长。主症为臀部深处向外侧放射性疼痛,晨起尤甚。脉弦紧数,舌白苔。腹诊心下部稍紧张,脐下不仁,腹部软弱。病史有腰部椎管狭窄、心脏肥大、高血压及轻度糖尿病倾向。中医病名属腰痛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涉及肾虚、肝经失养、瘀阻经络。
坐骨神经痛肾虚肝经失养椎管狭窄
查看详情 →
20岁男性,主诉口干舌燥,饮不解渴,小溲频多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尿崩症,证型属消渴上、下消证,病因病机为脑下垂体损伤致津液失布。望诊口舌澹红,舌象未详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口干、饮水频繁、小溲多。切诊脉象数大。
尿崩症消渴肺热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,女性,主诉肠套叠术后遗留腹痛便溏。病程较长,大便溏秘交替,溏多于秘,伴腹痛神疲、怯冷腰酸、头眩乏力。舌苔薄白质胖,边有白涎,脉细软,右关尺难及。中医诊断脾肾阳虚。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,命火式微,火不生土,脾不健运,肾不固摄。
肠套叠术后脾肾阳虚大便溏泄腹痛神疲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左腿近环跳处患瘤,状如大桃,按之濡软。恶寒发热,食少体倦,形气俱虚。脉洪大而虚。诊断为气瘤,肺主之。病因属胆木侮肺金,元气亏损,脓已内溃。再诊时头痛躁烦而渴,脉洪数大按之如无。复发时咽间如焚,口舌无皮。尺脉微细如丝。病机为肺金侮肝木,元气亏损,命门火衰。舌象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程长短未明确。
气瘤虚寒肺气虚肝胆气弱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