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29岁,男性,主诉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乏力,病程较短。发热伴汗出热不退,口干,舌质红,舌苔薄白,脉浮弦。无头重身困等表湿证。证属少阳病证,兼有表证,属太少合病。病因为新婚劳碌,卫气不足,风寒伤卫,发为太阳中风表虚证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少阳枢机不利。
发热少阳病证表虚证口干口苦
查看详情 →
女,62岁,呕吐、便泻稀水,日4~5次,滴水不进3日,脘胀呕恶,苔黄腻满布,自汗止,肢凉,脉极细弱,血压低,白细胞减少,中性粒细胞升高,呕吐、腹泻与厥逆同见,湿热内蕴,脾肾阳虚,阴津耗伤,邪浊未清,舌燥红,厥逆渐回,无尿,口干,舌红燥焦枯,脉数,高热,神烦谵妄,肺部啰音,心电图异常,气液将脱,透热清温增液,津液未复,神气稍返,舌津潮回
呕吐腹泻厥逆津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年龄未提及。主诉间日疟,寒热交替,呕黄涎,胸闷,纳呆,便结,失眠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间日疟,证型湿痰内阻,病因病机湿痰内阻,邪留不净。望诊舌苔薄黄而腻,腻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呕黄涎、胸闷、纳呆、便结、失眠。切诊脉象弦数、弦大、弦大已和、脉濡缓。
间日疟湿痰内阻营卫窒痹阴阳交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,17岁,病程1周。主要症状为高热,体温38.6℃,午后较高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及感冒高热,病史为同室多人感染,疑为伤寒,使用氯霉素治疗未愈。切诊未提及。
感冒高热表邪未清里热难解正气虚
查看详情 →
产后湿热伏于阴分,寒热间日一发,心热下移小肠,溲赤而热,纳物不香,脉弦滑而数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程未明确,病因为产后湿热伏于阴分。
产后湿热阴分郁热心热小肠溲赤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3岁,男性,阵发性心慌、胸闷,活动后加重,伴有乏力、汗出、口干、五心烦热。舌红,大便干,小便调,少津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心悸病,气阴两虚证。
心悸病气阴两虚证五心烦热口干
查看详情 →
十六岁,疟疾,发热,夜间加重,病程八日。疟疾,内伤不足,非伤寒。六脉浮大无力,按之豁然。谵语不食,耳聋,遍身痛,腹中胀,为热所苦。日轻夜重。
疟疾内伤不足脾虚寒凉伤气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男性,长期患有肝硬化,病程自1938年起,反复出现寒热如疟疾症状,肝区压痛,右肋间肿块术后,伴有鼻衄、睡眠梦多、腰痛、黄疸、右上肢发麻。舌苔边白中黄厚,脉弦数。辨证为肝郁日久,邪实正虚,寒热互结。面色苍黄,舌象异常,脉象弦数。
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肝郁寒热互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二十余岁,主诉间日疟已发三次,恶寒,发热,口渴,头痛,胸间堵闷,食欲不振。中医病名疟疾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可能与外感疟邪有关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及恶寒、发热、口渴、头痛、胸间堵闷、食欲不振,切诊未提及。
间日疟疾脾胃虚弱脾脏肿大
查看详情 →
7岁男童,低烧三月余,午后体温升高至37℃以上,流黄浊涕,食欲差,手心热,唇红,舌苔薄黄、尖红,脉细数。阳明湿浊不净,气阴两虚。舌苔薄白,质红,脉细数。咽红,苔白腻,脉细数。
低烧待查阳明湿浊气阴两虚卫气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吐逆,饮食半留半出,呕吐物呈褐色,胸胁胀痛彻背。肌肉未消,声音未变。两寸脉滑数,左关弦,右关滑,两尺寸平。中医病名为吐逆,证型为郁怒所致,病因病机为怒则血菀于上,与痰胶结,浊阴不降,胰胀生焉。面色未见异常,舌象未提。声音未变,无特殊气味。问诊提示胸胁胀痛,病程未明。脉象左关弦,右关滑,两寸脉滑数。
吐逆饮食停滞胸胁胀痛郁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每日下午寒战发热,体温39℃,汗出热退。脉弦数,舌苔薄黄。诊断为疟疾,邪在少阳。
疟疾邪在少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暑湿内伏,往来寒热,湿热郁阻,病情反复,类似疟疾。脉弦滑而伏数,舌苔白腻。辨证为湿热郁阻,深入阴分。
湿热郁阻阴分湿热往来寒热胃弱
查看详情 →
13岁男性,间断发热5年,近15天持续发热伴寒热交替。纳呆、便秘、关节痛。舌红,舌苔白腻,唇干有裂痕,脉弦数,脾肋下2厘米。湿热长期内伏,邪在募原。
间断发热湿热内伏邪在募原脾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久痢后溏泄未止,三日前出现寒热骨楚,头痛、骨楚、欲呕,病程较长。脉迟弱甚,舌淡胖。二诊时寒热不复发,骨楚减轻,头痛在两太阳,泄利日三数行,腹痛,脉软,舌胖。三诊时头疼骨楚瘥,旧痢未痊愈,食后感胀,脉极迟弱。中医病名属痢疾,证型为脾阳虚,病因病机为久痢伤脾,脾阳亏虚,运化失职。望诊见舌淡胖,舌胖;闻诊未见明显异常;问诊见久痢、溏泄、寒热、头痛、骨楚、欲呕、泄利、腹痛;切诊见脉迟弱、脉软、脉极迟弱。
休息痢风寒表证脾阳不足胃气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九月,男性。寒热交替,头痛严重,寒重热轻,病程未明。中医病名疟疾。证型湿邪内蕴,肝旺。病因病机湿邪较盛,肝气郁结。望诊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寒热交替,头痛严重。切诊左关脉独大,右脉滑数。
疟疾湿邪肝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寒热一日一作,黎明汗出遂解,病程迁延较久。脉弦滑而数。中医诊断为湿热化疟。病因病机为湿邪较盛,温邪内蕴,外邪未解,气食交滞,气遏较甚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寒热往来、汗出、气食交滞。切诊脉弦数。
疟疾湿热气食交滞气遏
查看详情 →
四十六岁,主诉三阴疟夹痞,病程七次发作。中医病名三阴疟,证型三阴疟,病因外感湿邪,病机寒湿内蕴,邪陷三阴。望诊舌澹红,闻诊未提及,问诊有胸痹腹痞、畏寒、心悸、腹痞上升,切诊脉细软。
三阴疟胸痹腹痞寒热势减脉软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1岁,男性。反复高热8个月,体温39.5~40℃,周期性发作。形体消瘦,舌质红苔薄,脉沉而有力。中医诊断为伏邪为病,伏邪郁于少阳,病位在太少两经。主诉为反复高热,病程长达8个月。体征包括形体消瘦、舌质红苔薄、脉沉而有力。
伏邪发热少阳郁热正虚邪恋舌苔白腻
查看详情 →
23岁男性,持续发热34天,病程较长。主诉为持续发热。体征见面色黑黄,表情呆滞,唇色暗红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濡小。中医诊断为湿温,证属邪伏膜原。病因病机为湿温伏邪,邪居膜原。
湿温邪伏膜原舌苔黄腻脉弦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