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脏病+气滞血瘀+胸痹+心绞痛

男,67岁,间断胸痛3年,加重5天,胸痛气短,后背沉,肝区沉痛,食欲不振,胃脘胀满,偏头痛,咯白痰,面色晦暗,形体偏瘦,舌暗苔薄黄,脉弦细,胸痹(气滞血瘀),痞满(胆胃不和),肝郁气滞,瘀血阻脉,痰浊内生,胆胃不和。
胸痹气滞血瘀心绞痛胆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女性。间断胸背痛8个月,加重5天。胸闷胸痛,时攻后背,善太息,心烦易怒,怕冷,失眠盗汗,大便先干后溏,解不净。面色晦滞,舌暗,苔薄黄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肝气郁结、心血瘀阻、阴阳两虚。病因病机为心情郁闷,肝失调达,阻于脉络,肝郁化火,热扰心神,病久伤及肝肾之阴,阴阳俱虚。望诊见面色晦滞,舌暗苔薄黄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包括胸闷胸痛、善太息、心烦易怒、怕冷、失眠盗汗、大便异常。切诊见脉沉细。
胸痹肝气郁结心血瘀阻阴阳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8岁。胸闷胸痛反复发作,活动后心悸神疲,面红,痰白,纳可,便调。舌澹红,苔薄黄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胸痹,病机为本虚标实,痰瘀内蕴。
胸痹痰瘀内蕴心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男性。主诉胸痛心悸2个月,加重20天。胸痛伴心悸,生气后加重,偶有头晕。舌质暗,舌苔白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胸痹(痰瘀交阻),心悸(气滞血瘀)。情志不舒致肝郁气结,横逆犯脾,脾失健运,湿郁生痰,痰瘀交阻,痹阻心脉,气滞血瘀,心失所养,气郁化火,循经上扰清空。
胸痹气滞血瘀心悸痰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8岁。主诉心前区闷满痛,心脏间歇,每日早饭后发作。症状包括胸闷气憋、吐痰多而清稀、咳嗽气短、心悸。舌质正常,苔白而腻,脉弦滑。诊断为素体湿盛,脾阳虚弱,积湿生痰,影响心气运行。二诊舌质红,苔微腻,脉沉弦细有涩意。三诊舌质红,苔薄腻微黄,脉弦细滑数。四诊舌质红,苔薄腻微黄,脉弦细滑数。五诊舌苔薄腻,脉沉弦细。中医病名为心气痛,证型为痰湿阻滞、痰火扰心、脾虚湿盛。病因病机为脾阳虚弱,湿盛生痰,痰浊影响心气运行。
胸痹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脾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主诉阵发性心动过速,胸闷心前区疼痛,手足厥冷,口唇发绀,病程自1951年起。中医病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胸痹),证型为肺气不敛,心血耗亏,湿痰内蕴,气郁不宣。望诊见舌苔色白,切诊见脉弦滑而数,右部较甚。问诊见夜寐不佳,便艰不畅,四肢发麻作冷,头部时觉麻。
心绞痛胸痹气郁痰湿
查看详情 →
女,60岁,精神疲惫,心烦,心悸,易怒,气短,胸闷,胸痛,不能快走,病程未提及,胸痹,气滞血瘀,胸阳不展,舌黯红有瘀点,脉弦紧。
心绞痛胸痹气滞血瘀高血压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女性。偶感胸闷、胸痛,情绪激动时发作,近9天因生气后加重,为刺痛。心率62次/分钟,律齐,血压126/76mmHg。心电图示窦性心律,肢体导联ST段压低,T波低平。心脏彩超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。舌暗有瘀点,苔薄白,脉细弦。情志抑郁,食少纳呆,嗳气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肝失条达,气机不畅,气滞血瘀。
胸痹气滞血瘀情志抑郁食少纳呆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68岁,阵发性心前区闷痛半年,高血压史20余年,高脂血症史20余年,脑梗塞8年无后遗症。心烦急躁,喜太息,舌暗红,苔白厚腻,脉弦滑细。胸痹,气滞血瘀型。
胸痹气滞血瘀心烦急躁喜太息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66岁。阵发性压迫性胸痛2年余,加重1个月。刻下症状胸闷心悸,偶有胸胁胀痛,劳累、情绪激动后加重,心烦失眠。舌质紫暗、苔红。脉弦。胸痹,气滞血瘀。肝气郁结,血虚瘀阻,心失所养。
胸痹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心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女性。主诉胸痛牵彻肩背3个月,加重1周。中医诊断胸痹,气滞血瘀,经络痹阻。舌暗红,苔白,脉涩。胸痛部位固定,多因情志不遂诱发,伴肩背闷痛。病程3个月,症状反复发作,加重1周。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,经络痹阻。
胸痹气滞血瘀经络痹阻胸痛
查看详情 →